近年来,清丰县紧紧围绕上级安排部署,以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为出发点,以关注破解企业发展难题不断服务为落脚点,始终强化思路创新、方法创新工作理念,多措并举,进一步延伸服务企业触角,助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三员”上阵助企纾困。一是首席服务员。分批向149个企业派驻137位首席服务员,帮扶企业开展党建、万人助万企、手续办理、生产经营、疫情防控等工作。首席服务员认真摸清企业问题,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迅速进入角色,当好惠企政策宣传员、安全环保提醒员、企业问题协调员、企业党建指导员、营商环境监督员,做到惠企政策宣传到位、企业问题收集到位、问题跟踪解决到位、指导企业党建到位、监督政策落实到位。二是营商环境观察员。通过公开选聘、单位推荐等方式,分两批聘用营商环境观察员共计20人,监督各项政策落实情况,收集反映企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宣传营商环境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等。截止目前,营商环境观察员走访企业102次,提供实用可行建议6条,为企业解决困难17个,有力的助推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三是执法员。分别印发《关于在全县推行行政相对人法律风险防控制度的通知》《清丰县行政执法协同监督十条意见》,执法人员采取柔性执法,将行政相对人的违法风险提前进行梳理和告知,并分类给出违法风险防控建议,尽最大努力避免违法、减少处罚,对于未预告而处罚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尤其疫情期间,出台相关措施,实行“轻微违法首犯不罚制”,对首次违反规定的能不罚款的不罚款,真正做到了暖企护企助企。
“二室”上新护企解纷。一是成立全省首个商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在江西家具商会、浙江商会分别成立了专门服务民营企业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接受企业法律咨询,帮助调解和解决企业经济纠纷及员工权益纠纷。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员工依法维权。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免费法律体检,为县域内企业建立风险档案,量身定制法律风险防范知识手册,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及时汇总分析、强化培训和提醒预警,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成功调解涉企纠纷218件。二是成立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县总工会和仲裁委加强工作协同,实现程序衔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工作室坚持“调解前置、调解优先”的原则,“工作前置抓预防、关口前移抓调解”的工作理念,按照以“调”为主、调裁结合的原则,借鉴“即来即调”“案前约调”“案外调解”等调解模式,“背对背”分析利弊,“面对面”解决问题,多方位、多渠道开展案前调解工作。积极引导劳动争议双方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多种方式,一站式无诉化解纠纷。今年以来,工作室在原有调解员的基础上,聘用多名兼职调解员,共调解仲裁案件121件,涉及金额474.33万元。
“一庭”上线暖企排忧。成立全市首个产业集聚区法庭。在城关法庭基础上,打造产业集聚区服务法庭,该法庭是专门设立的服务企业法庭,集中办理全县涉企案件,并将执行局搬迁至该法庭,打造立审执一体化服务民营企业体系,对涉企案件快审快执,提高司法效率,减轻企业诉累。今年以来,共审理涉企案件113件,同比去年增加20余件,平均审理天数58天,同比去年缩短5.3天,其中调撤结案71件,占比62.8%,同比去年增长6.9%,不仅大大节省当事人诉讼成本,防止矛盾激化,实际解决双方矛盾及困境,更切实维护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助理企业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