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清丰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赋能增效。截至目前,清丰县实有市场主体46110户,较年初增长17.90%,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优化营商环境,在扩增量上下真功夫。一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推行“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允许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在同一范围内登记多个经营场所。放宽新兴产业主体登记地限制,允许新兴产业集中登记和一址多照,便利创新创业。采取集贸市场集中办理、监管空白地区上门办理、新兴行业网店等推行全程网办、增设银行网点代办点将服务进行延伸。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服务企业为宗旨,继续落实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简易注销等各项改革举措。在全市率先完成“一码集成”改革,把企业相关许可信息以“二维码”形式加载到营业执照上,实现“一照准营”。实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自主勾选、住所信息自主承诺,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和推进互通互认。三是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化水平。将企业办税、用电、用气、用水等更多事项,纳入“企业开办+N项服务”覆盖范围,研发“清丰县企业开办信息实时推送平台”,实现企业开办事项“一网通办、一次办妥、一日办结”。
着力纾困解难,在稳存量上出真招。一是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充分发挥“1+4+4”工作机制合力,开展助企干部“大走访”、助企纾困“大解决”活动,充分发挥“首席服务员”作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的问题,问题化解率90%。二是降低生产成本,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充分用好“退、缓、减、免、扣”等一套政策组合拳,加强部门联动,提升工作质效,全力推动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截至目前,2022年清丰县退税减税降费合计2.3亿元。在疫情期间,执行特困行业享受电费九五折优惠,目前,优惠金额15.9万元。三是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防范市场主体风险。打通信贷投放“中梗阻”,在全县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截止10月底,全县企业贷款同比增加6.07亿元,同比增速12.78%。组织协调县域保险公司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功能,防范市场主体风险。县中原农险共承保了全县3573座食用菌大棚,为食用菌大棚提供了8932.5万元的风险保障,中国人寿清丰支公司对30个企业和20000个市场主体的经营商户提供了保费低保障高的医疗保障产品。四是常新监管模式,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建立“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从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事项清单”制度,通过综合运用指导、提醒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引导行政相对人及时自我改正,减轻市场主体经营压力。五是推行歇业备案制。积极引导暂时经营困难的市场主体通过歇业备案暂停生产经营并保留主体资格,待条件好转后恢复经营。
加大扶持力度,助力中小微企业强筋壮骨。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改革“个转企”程序,由先注销个体工商户再新设公司改革为直接变更登记。充分发挥市扶持个人工商户发展部门联席会议作用,发挥各成员单位职能优势,支持发展良好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普惠计划。深入推进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三年行计划,全县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各类市场主体贷款1204户、余额22.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