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清丰县通过凝聚“三个一”法治合力,服务基层群众和民营企业,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制定一套普法服务模式。学法懂法是加强法治建设的前提 ,为此我们在每个乡镇建立了一支由4名律师、2名法律工作者和1名公共法务专职组成的村居法律顾问团,每个村设立1名普法员,每个村民小组明确1名法律明白人培养对象,每个乡(镇)每年举办20期法律明白人培训班。通过高频次的培训在村居法律顾问和普法员、法律明白人之间逐步建立起师生关系,并通过微信群构建起“法律顾问——普法员——法律明白人——群众”塔式法律咨询体系。通过塔式体系梯次咨询,既避免了咨询的低效和重复,又促进了乡村法律土专家的成长。
二、建立一种矛盾纠纷多元联动机制。我县将县信访局、县法院速裁室和司法确认室、县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统一在县矛调中心合署办公,形成独具特色的“访诉调”对接联动机制。同时,我们还建立起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的“律心调”配合联动机制,形成了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司法确认、速裁仲裁一条龙服务。律师与法官的充分参与体现了“解决问题靠法”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了矛盾纠纷依法化解能力,成功调处的案件量大幅增加,2020年,全县成功调处的案件达到6672件,而往年仅有2000件左右。
三、实施一批娟子式调解员培养计划。为深入学习枫桥镇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实战经验,我们启动了“娟子式调解员”培养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培训、分批带徒、择优培养,已经培育出第一批7家个人调解工作室,调解员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同时,我们成立了人民调解员协会,由协会承接政府购买调解服务,派遣会员到各调委会担任调解员。协会对调解员实行奖惩激励、身份激励和竞技激励,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全市通报的32名一年内成功调处案件量超过100件的专职人民调解员中,清丰县占到27名。目前,正在筹建“枫桥经验”娟子培训学院,让“枫桥经验”真正在清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