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濮兴:扎扎实实解决好民生问题
来源: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发布时间:2014-6-24 10:24:15  浏览次数:3075次

    天下之大,民生为大;天下之重,民生最重。民生问题,事事关系群众冷暖,件件关乎人心向背。永远把民生问题抓在手上,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也是“一创双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更是濮阳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深刻认识民生问题的基本内涵和本质属性,增强做好民生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民生,广义上讲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最初语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辞海》中解释为“人民的生计”,语境中关联着强烈的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浸透着浓浓的大众情怀。进入现代社会,民生与民主民权、民心民意相互倚重,民生之本亦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成为既有物质需求又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重视民生、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共产党90年来的光辉历程,执政60年来的艰苦奋斗,归根到底都是在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是为最广大人民谋求福祉的实践。无论是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还是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更加重视社会建设,提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方针和政策,中华大地处处涌动着为民利民惠民的热潮。

    近年来,全市上下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心系群众谋发展,真抓实干惠民生,特别是每年实施“十项民生工程”,突出抓好校安工程建设、学校及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造林绿化和满天星工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强力推进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和城市水系治理……道路通畅了、环境变美了、群众舒心了。这些民生大事、实事的实施,更多地惠及濮阳人民,龙都大地旧貌换新颜,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但是,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我市的民生工作仍有短板和不足,一些滩区群众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下,就业难、看病难、看病贵、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一些群众合理诉求尚未解决到位,甚至在某些领域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刻认识做好民生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以思想的高度自觉,提升做好民生工作的行动自觉,着力解决好民生领域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立足濮阳实际把握好民生工作的基本遵循,明确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

    “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宏伟目标,致力科学发展、赶超发展,顺利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的关键两步,当前的濮阳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濮阳经济社会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不断提高,基本民生保障的内涵、外延和对应的水平也在发展变化。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当前民生工作的基本遵循,明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和工作重点,把民生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赶超发展。尽管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经济社会发展驶入快车道,但基础差、底子薄,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社会治理还有不少薄弱环节,改善民生任务依然繁重。只有继续高扬科学发展、赶超发展主旋律,不动摇、不懈怠,心无旁骛抓发展,才能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不断做大发展“蛋糕”,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建设更多的民生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必须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引导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践行“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切实改善民生。要坚持民生问题导向,倾听民意民声,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指南,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来审视工作,确定着力点。要坚持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切身利益问题,把民生问题解决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标准,以民生问题解决成效检验活动开展的质量。

    必须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进一步创新思想观念,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藩篱,摈弃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观念,是更高层次上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要始终坚持观念创新不动摇,用新思想、新观念审视和指导民生工作,把民生工作放在最高位置。作风硬,濮阳兴。干部作风不优,即使描绘了再好的民生蓝图,出台了再有效的政策举措,也难以变为现实。要始终坚持优化作风不停步,以过硬的干部作风谋划好、落实好改善民生的各项举措。持续优化濮阳环境,用加快发展的成果惠及民生、改善民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景。要始终坚持优化发展环境不放松,敢于打破利益固化的束缚,破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一创双优”活动强力推动民生问题解决。

    躬身实践造福民生的宏伟蓝图和具体行动,凝聚起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共同目标和磅礴力量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殷实的生活,是对中国梦最好的诠释,也是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目标所在。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倾心尽力,躬身践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把各项民生工作落在实处。

    切实践行为民宗旨。面对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每名党员干部都要经常对照焦裕禄精神和“三李”精神,认真查找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疑、我有所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真正把党的宗旨落实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当中去。

    牢牢把握民生需求。要充分考虑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条件最成熟、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补齐民生短板,补足民生欠账,努力以重点突破之功收整体推进之效。当前,要全力抓好创建文明城市、美丽乡村建设,提高文明程度,推进环保治污,打造良好生态,让群众得实惠。要统筹推进改善民生的举措,着力打好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战,帮扶滩区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要大力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和农业农村五项重点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基,出台扶持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办好教育、医疗、社保、交通、安居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更好地凝聚民心,汇聚力量,激发活力,为濮阳赶超发展积蓄正能量。

    切实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群众的诉求,就是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期待,就是我们的工作信号。“一创双优”活动以来,市委每年都把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进一步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建立了集问题收集、交办处理、反馈回访、督导检查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确定15条渠道广泛收集群众反映问题,妥善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当前,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从群众反映的身边小事入手,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扎扎实实抓出效果,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活动带来的新变化,以实际行动凝聚民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我们坚信,只要把思想凝聚到民生上,把精力倾注到民生上,把本领发挥在民生上,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不渝地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就一定能够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共同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进程。

(撰稿:市委市政府督查局)

>>>>>>>>>>>>>>>>>>>>>>>>>>>>>>>>>>>> 您是第位访客 <<<<<<<<<<<<<<<<<<<<<<<<<<<<<<<<<<<<
CopyRight © 2019-2026 pydc.gov.cn |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邮编:457000 电话:0393-6667008 邮箱:pysdcj163.com
本站图片及文字(转载内容除外)归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备案编号:豫ICP备15033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