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华龙区主动对标省委、市委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部署要求,坚持打好“组合拳”,架起政企“连心桥”,营造亲商重商好氛围、强化暖商安商硬举措、构建护商助商新格局,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保障,营造亲商重商好氛围。一是高位推动。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总召集人的民营经济工作联席会议,组建联席会议办公室,下设三个小组、四个专班,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工作推进会,创新实施“倍增、护航、帮扶、转型”四大行动,助推“两个行动”落地见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3次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为企业解决各类难题181个,落实优惠资金1100万元,满意率达100%。二是典型带动。高规格举行华龙区2020年度“濮阳企业家日”庆祝大会,专题对企业家进行隆重表彰,区委书记刘洪浩带领全体县级干部出席,主动坐在主席台下、获奖企业家之后,为27名优秀企业家颁发奖金65万元。三是政企互动。建立县级干部联系企业和商会、党政联席会定期研究、企业“直通车”等制度,向重点企业派驻特派员和首席服务员,制定一企一策一表和问题台账,切实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二、精准发力,强化暖商安商硬举措。一是政策暖企。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四十条措施,设立3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和5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专项基金,建立涉企行政决策公开听证等机制。发布《“关爱企业家、助企增活力”暖企十条》,从健全机制、优化服务、强化保障等方面细化措施、明确要求,实现助企服务全覆盖、要素全保障、政策全落地、办事不求人。二是硬核安企。实现惠企政策落地清零,逐批列出“马上兑”政策清单,清单内政策实现即申请即兑现,对涉及首批“马上兑”事项的20家企业兑现补贴资金230余万元。建立重点涉企事项专班推进机制,对于重大疑难问题,特事特办、一企一策、限期推动解决。三是科技兴企。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促成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东昊等企业合作,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编制高新技术人才需求目录,完善薪酬奖补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三、优化服务,构建助商护商新格局。一是简政提效。深化“放管服”改革,建成高标准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四级审批服务互联互通。全区审批事项由91项压缩至48项,“一网通办”实现率达100%。二是金融助力。落实“金融工作日”制度,实施银企精准对接,创新推出“助力贷”“复产贷”,累计发放贷款12.36亿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免税费3.1亿元。与中原银行合作设立1000万元助保贷,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力度。三是素能提升。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冯立杰等作专题讲座,组织推荐100余名民营企业家参加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各类培训活动,着力提升企业家素质。四是法治护航。组建法律服务团,开展企业走访、法律宣讲等活动,护航民企发展。设立“开放日”,区法检两院领导班子与企业家代表座谈,聆听企业诉求,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开展打击“三强四霸”、扫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依法治理突出问题,全面打造公平正义法治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