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濮阳县计划实施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7个、14937套、176.6万平方米,概算投资49亿元,共需拆迁村庄(片区)13个、5657户、84.2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杜庄、热电厂片区、濮化社区、文体广场东片区、和平小坡一期、东北三厂、供销社第一棉花厂等7个片区、1821户、26.6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
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完善推进机制
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负责的城市更新指挥部,研究制定了棚户区改造意见、实施细则及办法,制作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作战图,建立了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周调度会专题研究资金争取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抽调27名县级干部组成12个项目推进组深入项目建设一线现场查看、现场办公、现场督导。温杜庄城中村改造涉及1198户、3885人,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拆迁任务的90%,为全县城中村改造开了好头。
吃透政策,提前谋划,破解资金难题
抢抓上级有利的政策、资金支持机遇,积极谋划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2016年6月份开始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成功将17个棚改项目、14937套安置房纳入省住建厅2017年棚改计划,按照“政府主导、基金引导、规划先导、央企参与、选择合理”的原则,明确项目责任主体,同时全力做好与国开行、农发行、豫资公司、邮政储蓄银行的对接沟通,积极做好政策性资金融资工作。目前,共申请国开行、邮政储蓄银行等贷款38.2亿元,其中濮上人家二期、金堤小区二期融资贷款7亿元已批复,其余正待批复。
广泛宣传,阳光操作,营造浓厚氛围
为使拆迁工作更快进行,濮阳县制作了棚户区改造专题片、工作手册、明白卡等,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报、互联网、悬挂标语等方式,加强棚改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坚持“不与民争利,最大程度让利于民”的原则,科学制定拆迁补偿方案。每个环节均依法依规公示,严格执行“一把尺子量到底”,坚决杜绝“暗箱操作”、“钉子户沾光”等不合理现象。同时,建立“绿色通道”制度,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加快手续办理。濮化社区改造项目共431户、面积4万余平方米,自启动评估至拆迁完毕,仅用了15天时间。文体广场东片区改造项目,从调查摸底、入户评估、组织听证、签订协议、补偿款发放等,均公开透明、程序严格,得到了广大住户的拥护和支持。
妥善安置,改善民生,赢取民情民意
为保证货币化安置房源充足,提前筹划在县城区建设安置区实施集中安置。货币化安置按照县城区上一季度市场交易市场平均价,由被征收户在签订安置补偿协议后,15日内将补偿资金一次性补偿到户,被征收人一般不需要增加负担,就可以结合子女上学、家庭成员就业等需求,自主选择购买普通商品房实现安置。县热电厂片区土地140亩,住户605户,职工1227人,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造难度大。在改造过程中,坚持职工利益最大化,通过让利于民,改善民生,实现了主动搬迁、和谐拆迁。
加强督查,综合协调,倾力助推棚改
建立棚户区改造专项台账和督导考核机制,做到内容明确到位、时间节点细化到位、责任人员落实到位、督导检查追责到位。督查人员坚持每天现场督导,对照台账节点,一天一通报,对存在问题及时向县主要领导报告,促进了棚户区改造工作顺利、平稳、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