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新区加快发展的号角吹响了:8月10日,市委召开新区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扎实推进,迅速掀起濮阳新区建设高潮,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濮阳亮丽新名片,提升濮阳整体竞争力,强力推动濮阳赶超发展。
市委书记段喜中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盛国民作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王海鹰主持会议。市领导李朝聘、雷凌霄、陈凤喜、阮金泉、申延平、郑实军、徐兰峰、李刚、邵景良等出席。
华龙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濮阳新区管委会筹备组主要负责人,在会上就支持新区建设、加快新区发展作了表态发言。
段喜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濮阳新区建设正式全面启动的动员大会,正式打响了濮阳新区建设的第一枪,这是全市人民关注的大事,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他说,中原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这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进入了关键阶段。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推进,为濮阳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将使濮阳的区位优势日益突显。加快濮阳新区建设,是我市站位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濮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是引领濮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龙头,对提升濮阳形象、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加快濮阳赶超发展步伐具有重大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克服一切困难,全力支持、配合新区开发、建设。
段喜中就新区规划、建设资金问题、建设工作重点、拆迁安置和新区的组织领导等作了重要讲话。
关于新区规划,他要求,要抓紧做好新区控制性详规,在此基础上,抓紧做好每一个项目的具体建设规划。要紧紧围绕生态、宜居、创新、效益这几个关键点,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强化精品意识,充分借鉴、吸纳外地新区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高起点、高档次做好各项规划,不给后人留下遗憾。要强化“规划是法”的意识,严格按照规划推进新区建设,决不能随意变更规划。要严格控制土地使用,每一寸的使用都要经过严格审批,统一安排,坚决杜绝土地乱占乱用乱批现象。同时,要加大工作力度,把那些使用不合理、不符合规划的土地收回来。
关于资金问题,他说,新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资金瓶颈不破解,新区建设将举步维艰。破解资金瓶颈,就要解放思想,彻底转变过去那种“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有钱不办事”的旧观念,千方百计拓宽融资渠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应用好“融资+BT”模式,减轻财政压力。要运作好土地资本,发挥好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新体制,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新区建设。要运用BT、BO T等运作模式,让“蛋生鸡、鸡生蛋”,把有限的资金放大使用,发挥更大效益。要研究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招商引资政策,增强濮阳新区的吸引力,加快新区发展。
关于新区近期工作重点,他要求,一要加快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把道路建设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强力推进。要把道路绿化、亮化与道路建设统筹安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二要抓紧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要统筹安排,有序推进和谐广场、七星广场、文化广场、财富广场、时代广场、湖滨广场等六大城市广场和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宫、会展中心、广电中心、东湖大酒店、艺术中心、时代大厦、财富大厦等十大标志性建筑建设,抓紧启动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三要做好起步区尤其是与引黄灌溉调节水库相关村庄的拆迁安置工作,做到拆迁安置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紧密结合、协调推进,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于新区拆迁安置工作,他说,拆迁安置涉及千家万户,涉及许多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重大,必须下大工夫抓紧抓好。要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合理补偿,不能让农民吃亏。要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工作。在新区建设中增加的就业岗位,要优先安排失地农民。要区分不同情况,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同时通过有组织的劳务输出等方式,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空间,让他们失地不失业。要加强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就业等社会保障,让他们心里踏实,主动支持配合新区建设。
关于新区的组织领导,他说,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新区管委会筹备组要和一县两区结合,与市直各有关部门结合,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推进新区建设。他说,濮阳新区是全市人民的新区,全市上下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参与,全力服务濮阳新区建设,为濮阳赶超发展,为“二三五”目标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
盛国民在报告中分析了加快推进濮阳新区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阐述了濮阳新区建设的基本思路。他说,加快新区建设,是拓展中心城市空间、实现濮阳赶超发展的动力引擎,是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强劲龙头,是濮阳城市品位和形象的全面展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濮阳新区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持续推进“两转两提”,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以构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为目标,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两个先行,坚持用经营城市的理念破解资金和土地瓶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把濮阳新区打造成为生态之城、宜居之城、创新之城、效益之城。
他要求,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克难攻坚,全面掀起濮阳新区建设高潮。
一要切实加快新区规划编制工作。要以超前理念规划新区。按照复合型城市理念编制规划,突出生态、经济、宜居复合功能,突出三次产业复合功能,强化特色意识、精品意识、生态意识和超前意识,彰显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濮阳文化、建筑风格、经济发展等要素,按照“世界眼光、全国一流、濮阳特色”的思路,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可持续性。要扎实推进各项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做好新区空间战略发展规划、起步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及城市水系、风貌景观、基础设施等规划编制工作。要严格执行规划,确保新区建设“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质量高标准、工程出精品、城市树形象”。
二要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加快推进路网建设。下半年,根据五大园区建设需要,启动“七路八桥”建设。新区要抓紧完成项目前期及设计招标工作,2013年年底,完成行政文化办公区、教育园区内的路网工程。新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要加快绿化建设。今冬明春要完成已建、在建10条道路和开州路、绿城路、卫都路等道路绿化带建设。加大工作推进力度,2013年4月底前全面完成绿化任务,形成新区特有的生态廊道景观。要加快引黄灌溉调节水库建设。2013年1月底完成水库深水区土方开挖工程,2015年完成引黄灌溉调节水库土方开挖、弃土堆山、岸线、景观和绿化、亮化工程。
三要切实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要加快启动新区物流、教育、行政、文化和商务五大园区,规划建设“六大城市广场、十大标志性建筑”,启动建设商检海关商务综合办公楼、国家电光源质检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工商大厦、建设大厦等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下步工作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将上述重点项目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明确责任单位,务求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要切实打造产业支撑。根据整体规划和“五大园区”功能定位,狠抓项目培育,重点发展绿色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新材料产业、现代农业等高端产业,引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要依托商务中心区,重点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央企以及省属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商务、物流、金融、会展等高端服务业,打造省际交会企业总部集中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五要切实解决好农民安置问题。在失地农民安置工作中,既要确保农民利益最大化,又要统筹考虑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可供商业开发土地少、资金缺口大的实际,把经营土地作为重中之重,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为新区建设提供土地和资金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做好新区失地农民安置工作,确保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不受损害,实现农民得实惠、城市出形象、发展可持续。
六要切实抓好融资和招商工作。要加大融资力度。改变融多少用多少的传统做法,牢固树立“用融资做BT”理念,突出应用好“融资+BT”模式,充分发挥BT的放大作用,把钱用活,实现“一个钱当多个钱用,一个钱干多个活”,切实减轻财政压力。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各级各部门招商引资的项目,符合新区发展规划的,优先放在新区建设。鼓励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创新体制机制,构建自主招商体系。
七要切实做好土地管理和征地拆迁补偿工作。要保障新区建设用地需求。市国土局要抢抓全省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对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机遇,优化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建设用地内部结构,努力拓展建设用地空间。新区、市国土局、市城乡规划局等有关部门要按照新区整体规划和建设开发时序,及时做好土地性质变更、建设用地储备工作。要做好征地拆迁补偿工作,最大程度地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做到拆迁一片、稳定一片、和谐一片、发展一片,确保新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盛国民强调,加强领导,强化措施,为加快推进新区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令出必行、有责必担的优良作风,齐心协力,共同参与,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新区建设。要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加强领导,通力协作;优化政策,提供保障;严格督查,强化奖惩;强化纪律,优化环境;强化宣传,营造声势。
盛国民最后强调,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勇往直前的冲天干劲,务实重干的优良作风,抓住机遇,咬定目标,卯足劲,咬紧牙,拼命干,为实现濮阳新区大发展、快发展,早日建设一个有生机、有活力、有魅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复合新城而奋斗。
王海鹰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当前,新区建设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如何将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只有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今后,市委、市政府将定期研究新区建设工作,协调解决新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新区规划范围内的县、乡要增强大局观念,把新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积极参与、全力服务新区建设工作,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好新区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单位要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凡是涉及到新区的事,要简化程序,立争早办、快办、积极办。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支持新区建设,形成支持、参与、服务新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为加快新区建设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