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背景下,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濮阳经开区以实施科创项目为抓手,聚力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重点领域研发攻关,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催生新产业、培育新动能。
(一)突出政府主导,强化主体作用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不断探索“技术攻关、产品研发、示范应用、市场推广”全链条设计,有力推动重大专项实施。一是政府搭台筑基。明确“大抓产业、大兴产业、大干产业”鲜明导向,突出科技创新。进一步发挥全国专利导航示范区品牌优势,放大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效应,用好龙都“智慧岛”平台,围绕化工新材料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以烯烃综合利用、生物基聚酯、绿色醇酯等为主攻方向,先后谋划科技攻关、三化改造等项目112个。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四个一”推进办法,区级一套重大专项推进台账,每个重大专项由一个县级干部分包、一个区直单位负责、一套工作专班服务,从区级层面加大重大专项推进力度。年初以来,先后召开重大专项调度会议3次,解决蒸汽供应、人才招引等34项具体问题,有力推动重大专项顺利实施。三是发挥企业作用。以重大专项为纽带,支持辖区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开放性关键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为重大专项实施注入新的活力。至目前,全区共建立1个省级、3个市级中试基地,对外提供生物基四氢呋喃中试、糠醇催化剂开发等服务项目32个,实现技术服务或技术转让收入1.5亿元,孵化绿洁新材等重点项目2个。
(二)聚焦成果转化,培育完整生态
聚焦产业发展,积极开展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和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加速转化谋项目。以重大专项为突破口,谋划实施省、市重点项目,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依托中原大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草酸二甲酯产业链延伸技术,谋划实施了投资20亿元的MMA项目;依托联众兴业裂解碳九制新材料技术,实施了投资5.9亿元的奥博特环保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依托天驰药业甲基苯甲酸系列中间体绿色合成技术,实施了投资2亿元的医药中间体生产项目,有效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024年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1个,概算投资20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2.8亿元。至目前,3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8.3%,投资10.2亿元的雷佰瑞新能源材料一期、投资5.8亿元的联鑫化工烯烃单体综合利用等5个项目建成投产。二是聚链成群强产业。聚力高端聚烯烃、电子化学品、绿色助剂、新一代信息技术、聚氨酯材料等9大产业链条,加快推进“一区多园”建设,逐步完善产业科技成果全链条应用生态。加快推进化工园区调规扩区工作,完成化工园区发展规划、产业规划编制,年内有望将中原大化、中原石化建设及发展预留用地3.75平方公里纳入化工园区范围,为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扩充有效空间。加大现代服务业产业园项目引进力度,PGO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研究院河南分院、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5个科研平台先后建成,中科曙光濮阳云计算中心等37科创项目先后入驻,持续增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服务质效。同时,依托亚洲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能基地——沃森超高,谋划启动了全国首个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产业园区,为超高产业后续发展绘就蓝图。三是招商引资添动能。聚焦高端聚烯烃、绿色助剂、新能源材料等产业发展需要,紧盯产业链中高端、关键环,科技成果引外部投资、借外部技术强本土项目,形成招商引资项目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性互动。重点跟进由大连物化所提供技术,与中原大化合作投资30亿元的生物质乙二醇项目;依托沃森产能,积极对接投资5.2亿元的上海斯瑞高分子材料、投资5亿元的山东盛发超高纤维等超高下游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入驻我区,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助力。
(三)汇聚优势资源,打造政策高地
针对重大专项成果转化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结合重大专项成果转化特点,创新政策工具,构建综合配套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一是积极搭桥引线,助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发挥基地内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推动企业与中科院、上海化工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产研学用”合作,强力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更多科研成果快速在基地内转化。联众兴业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研发出“挂式四氢双环戊二烯”新产品,成功建成联众兴业航空航天高能燃料项目。沃森超高与上海化工院合作,实现全国首套环管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连续生产装置平稳运行,成为亚洲最大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生产基地。二是加快数智赋能,打造园区科技新业态。发挥“数”的优势“智”的能级,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规模化、深层次应用拓展。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G全连接工厂、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G工厂、天濮阳龙丰纸业有限公司5G全连接工厂3个项目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5G工厂名录,实现经开区“5G工厂”领域“零的突破”,入选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推进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先后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7家,智能工厂(车间)18家,河南省生物基化学品绿色制造重点实验室以及其他省、市级创新平台124家.三是优化公共服务,加快构建双创生态体系。高标准建设濮阳龙都智慧岛,建成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濮阳市外向型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等14个岛内共享的公共平台,引入濮丰检测、佳尔特检测等5家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建成河南生物基材料中试基地,濮阳电子化学品产业研究院,濮阳市高端锂电材料产业研究院等38个科研平台,设立规模200亿元的濮阳氢能产业发展基金、30亿元的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集研发设计、科技服务、成果转化、融资路演、人才引进、金融服务、社会服务为一体,形成了“创新岛、人才岛、金融岛”三岛融合的双创生态体系。
先后实施国家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4个、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42个,达产后可新增产值80亿元以上。其中,河南雷佰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佰瑞)承担的“风力发电叶片用固化剂甲基环己二胺(HTDA)国产化项目研究”项目于今年5月通过专家验收,成功攻克了甲苯二胺(TDA)加氢工艺难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实现甲基环己二胺产业化,打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和市场垄断,实现HTDA进口替代,成为全国首例。获批2024年省级绿色工业园区,跻身全省绿色工业园区行列。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5G全连接工厂、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G工厂、濮阳龙丰纸业有限公司5G全连接工厂3个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