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创新党组织设置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凝聚发展合力。2022年以来,台前县创新思路,大胆探索,趟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组织联建、资源共享的片区党委发展新路子。目前,片区党委引进企业10余家,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3个成员村增收8万余元,实现“强村带弱村、合力促营商”的良好局面。
一、强化调研,严格程序,解决“怎么建”的问题。一是精心摸底调研。组建5个调研组,深入9个乡镇、2个街道筹备组,通过座谈了解、实地查看等方式,对43个省市基层党建示范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及周边村等进行深入调研,详细了解各村产业发展、土地资源、发展规划、村党支部建设等情况,确定以许集村为中心辐射周边3个行政村的许集巩固拓展乡村营商环境成果综合实验片区。二是严格成立程序。根据《党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规定,通过侯庙镇党委上报请示、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县委组织部批复、侯庙镇成立选举工作筹备组等程序专班推进片区党委选举工作,最后片区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片区党委正式挂牌运行。三是优化组织设置。许集片区党委由许集、郭芦村、西武楼村、朱沙洪村四个党支部组建而成,片区设党委委员5名,许集村党支部书记许延随担任片区党委书记。其他村3个村党支部书记及许集村1名党委委员任片区党委副书记和党委委员,隶属侯庙镇党委管理。侯庙镇党委选派2名党建工作指导员,确保片区党委前期工作顺利开展。
二、优化路径,互融互促,解决“联什么”的问题。一是联思想带观念。通过举办座谈会、交流会、联谊会等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新模式,通过兑换日常用品、参选最美家庭等奖励提高村民参与治理积极性。截至目前共化解群众矛盾98起,破除陈规陋习13起,颁发最美家庭荣誉28个,种植绿植368棵,道路硬化6300平方米。二是联组织带提升。建立党建专员选派机制、支部会商议事机制、定期观摩交流机制、项目共建共享机制等党委议事决策和运行规则,推动成员村和片区党委双向共建形成合力。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四议两公开”等制度为抓手,充分发挥许集村班子好、干部强的优势帮助成员村抓班子、带队伍,推动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是联项目带致富。片区党委依托许集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坚持项目共引、共建、共享,积极带动群众增收。引进帷幄户外休闲用品加工项目辐射53个村建立加工点,为无法外出务工的中老年人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月增收2500元以上,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同时各村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成益民机械制造、迪兰运动品制造等项目6个,带动300余人就业增收。四是联建设带发展。对片区土地、人力、项目等进行规划整合,实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一体化集群发展。目前,新村已建设住宅楼3排3800余平方米,道路硬化6300平方米,围绕环村路打造集莲藕观赏、垂钓娱乐、农家乐等乡村风情景点5个,村内干道绘制“月份”主题墙画12副,绘制革命英雄事迹、行医历史、草编产业、特色农耕、金色麦田等故事壁画10余处。
三、以点带面,深化探索,解决“如何拓”的问题。一是巩固宣传成果。通过报纸、信息、电视采访、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许集片区党委在村集体经济项目、乡村治理、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好经验,各类宣传稿件达50余篇。中国组织人事报、河南日报先后以《许集村:村美民富风气正》《片区党委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进行报道。二是丰富设置模式。借鉴许集片区党委设置模式,发挥打渔陈镇特色种植业优势在田庄村等4个村探索设置了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实验片区党委。三是持续探索创新。深化以党建融合促区域协同、以理念融合促规模扩大、以项目融合促链条延伸、以资源融合促专业提升“四融四促”工作思路,持续探索以强带弱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综合实验片区”、握指成拳型“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综合实验片区”,连片成带型“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带”党组织设置模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进集体产业发展,激发乡村营商环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