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督查助力乡村振兴 >> 正文
麦收时节话农桑:段喜中调研“三夏”工作纪实
来源: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发布时间:2012-6-11 09:53:39  浏览次数:3395次

  麦浪滚滚,机声隆隆,一派丰收景象。

  6月8日,市委书记段喜中深入范县田间地头,就“三夏”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同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共商农业农村发展大计。段喜中强调,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向科技要效益,不断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市委常委、秘书长邵景良,市政协副主席赵洪勋陪同调研。范县负责同志,农办、农业局、农机局等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陪同调研。

  “要做好小麦抢收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轰鸣,丰收的喜悦呈现在农民的脸上。据了解,今年全市小麦播种面积367.8万亩,预计小麦平均亩产461公斤,同比增加3.7公斤。小麦成产三要素呈“两增一平”:平均亩穗数为38.5万,比上年增0.1万;平均穗粒数32.8粒,比上年增0.2粒;预计千粒重与常年持平,约为43克。截至6月8日,全市共收获小麦78万亩,占麦播面积的21.2%。

  段喜中一行先后深入王楼乡小麦机收及水利示范方、天灌米业粮库、陈庄乡水稻生产农机农艺示范区、陈庄乡莲花园生态农业园区、高码头镇双孢菇种植科技示范园,了解麦收和水稻种植情况,并与当地农民群众、收割机手及乡镇村干部亲切交谈,话家常、聊收成、问民情。

  在范县王楼乡小麦机收及水利示范方,段喜中走进麦田,观察籽粒饱满程度。看到麦穗已经焦黄,段喜中说,收获得有点晚,机收中容易散落,造成损失。看到有收割机在田间作业,他和王楼乡孙刘黄村村民孙振元详细交谈。“今年机收是多少钱一亩?”“50元一亩,比去年涨了5元。”“你家有几口人?种了几亩地?”“四口人,四亩地。”“大家都愿意用收割机吗?”“愿意,少出力,速度快。”段喜中强调,夏粮生产麦收时间很重要,要把握好时间,做好抢收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看到一台消防车停在田间宣传消防知识,段喜中叮嘱范县消防大队大队长梁会建,麦收期间气温较高,要特别注意做好麦田防火工作,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防火意识。

  针对“三夏”期间的农机服务和油料供应,段喜中强调,要全面做好准备,确保农机服务到位,油料供应要做到“确保供应、油量充盈、价格优惠、优质服务”,全力服务“三夏”生产。据介绍,全市将在6月10日前后进入麦收高峰期,预计6月16日前机收会战全面告捷。“三夏”期间,将有7000台联合收割机和16万台(套)以上其他农业机械参加机收会战。

  “依靠科技提高种植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黄金晴”这个大米品牌声名远扬,走进范县天灌米业有限公司的粮库,里面堆满了稻谷。听总经理王崇杰汇报说,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该公司生产的稻谷产量、大米质量一年比一年高,目前已经达到亩产稻谷550公斤。段喜中高兴地说,农业发展中农业科技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加大与农业专家的联系沟通,积极推广良种,运用新的栽培技术,依靠科技提高种植效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范县是我市水稻的主产区。陈庄乡水稻生产农机农艺示范区是天灌米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在这里,乡村公路蜿蜒穿行在碧波万顷的稻田中间,路边的垂柳微摇,几个农户正在田里除草,浏览着一幅幅新农村的美景,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

  “一畦地面积达16亩,尽管一年生产一季水稻,但是效益算下来超过一年两季的小麦和玉米的总收成。”王崇杰说。了解到这个示范区通过土地流转方式建立水稻种植基地,且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种植,生产效益十分可观,段喜中表示,土地流转的范围广阔,粮食作物生产同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大田农业。他鼓励范县利用好、巩固好水稻种植的技术优势、种植条件、品牌优势、市场优势,产生更大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工夫,给老百姓算经济账。”

  走进范县陈庄乡莲花园生态农业园区,这里风景独好。放眼望去,荷塘密如棋布,莲叶层层叠叠。

  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陈庄乡党委书记付兆俭说,陈庄乡地处黄河滩区,目前发展优质水稻面积不大。段喜中指出,推动“三农”工作的关键是通过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包括农村经济结构、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要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充分认识农村经济不是单一的一产经济,农村也存在一产二产三产;要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要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科学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多发展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他要求乡镇负责人,多在农业结构调整上下工夫,加大优质水稻的种植力度,树立品牌意识,多给老百姓算经济账,引导他们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

  高码头镇双孢菇种植科技示范园内,一颗颗双孢菇破土而出,长势良好。“农民不怕出力,就怕不赚钱。”示范园负责人老范庄村党支部书记范继林说。目前,园区内一个蘑菇棚的面积达18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当年收回成本,蘑菇棚的使用寿命是7到10年。产品销往福建、上海等大城市,供不应求,效益可观。

  了解到这个示范园已经带动36户农户加入,段喜中鼓励范继林要会做群众工作,引导群众种植双孢菇,实现示范园种植的规范化、规模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关链接

    暂无相关文章
>>>>>>>>>>>>>>>>>>>>>>>>>>>>>>>>>>>> 您是第位访客 <<<<<<<<<<<<<<<<<<<<<<<<<<<<<<<<<<<<
CopyRight © 2019-2026 pydc.gov.cn |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邮编:457000 电话:0393-6667008 邮箱:pysdcj163.com
本站图片及文字(转载内容除外)归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备案编号:豫ICP备15033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