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乐县委办公室切实把为基层减负摆在重要位置来抓,针对困扰基层干部的“文山会海”、警查检查考核、微信工作群等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治疗,减负效果显现,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进发,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作风保证。
一、扛稳政治责任,高站位谋划部署
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县委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持续以高标准严要求系统谋划、部署安排。一是抓学习,学在深处。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办《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省办《关于为基层减负增能的九条措施》、市减负机制《关于落实为基层减负增能的四项要求》等文件精神,把持续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深化拓展基层减负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实打实、硬对硬推进各项工作,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抓机制,谋在新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清晰的制度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县委办公室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成负工作中、制定了《向县委报告上级有关会议活动文件精神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创新提出了《南乐县基层减负十一条》、“一本宣传册学政策、一张表格看变化、一套制度管长远、一个专班负总责”的《“四个-”工作机制》和“领导讲话不搞形式主义、微信工作群不搞形式主义、汇报工作不搞形式主义、落实工作不搞形式主义”的《基层减负新四条》等工作机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健全、完善、固化,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领导讲话不搞形式主义,要求一般性会议要严格控制讲话稿篇幅,部署专项工作的材料原则上不超过2000字。汇报工作不搞形式主义,要求汇报工作要言之有物、条理清晰,如实反映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具体可操作的解决建议。落实工作不搞形式主义,要求配套落实上级文件的,结合实际的具体举措不少于文件内容的50%。三是抓宣传,干在实处。制定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参阅》900余册,宣传中央、省、市、县关于基层减负的精神、统计口径等,让基层干部熟悉上级减负政策,正确理解“减负”与“增能”的关系;全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开短会、讲短话,带头深入一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
二、聚焦重点难点,高标准发力提效
紧盯“文山会海”回潮反弹及“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难点问题,持续发力、跟踪提效。统筹傲好年度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计划并严格执行,坚守精文减会硬杠杠,坚决防止“文山会海”回潮反弹。严格实行文件会议、督查检查考核事项报备制度,不增设“一票否决”事项,不乱签“责任状”:将发文、开会、督查目标分解下发至相关部门,每月定期统计各级各部门发文、开会、督导检查考核情况,及时分析研判,对有超标苗头的单位,提前预警、防止过量,发现统计口径掌握不精准的,及时纠正,督促整改。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开展“地毯式”排查,针对微信群过多导致的“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问题,制定《关于清理规范公务微信群的通知》,要求乡镇和县直单位党政正职原则上只加人县委建立的党委工作、农业农村、工业项目建设、城建项目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5个专项工作微信群;乡镇原则上不超过3个微信工作群,县直单位原则上只保留1个微信群。因临时任务建立的工作群,工作任务结束后,工作群也务必解散。针对企业调研参观较多问题,明确提出为企业减负,不得以“陪同领导的级别”来定性对该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对领导的尊重程度,尽量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
三、坚持标本兼治,高质量减负增能
将“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将“减负”与“增能”相结合,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真功求实效。一是“多网合一”增效。县委办公室牵头组织建立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把全县各系统分散的网格合并成一个大网,划分县、乡、村(居)三级网格,共设立 328 个单元网格,每个单元网格再划分为若干小网格,实行“一网两办,分级处理”模式,通过APP收集上报各类问题、事件,群众、基层干部轻点手机上的形 就可直报反映问题、推送分管领导解决,最终实 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让“数据跑”代替“人工跑”,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二是“加快放权”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为基层减负,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资源真正用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上来。县委办公室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作用,参与制定出台《南乐县公开选派部分差供事业单位在编非全供人员的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在全省率先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局和12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通过放权提升基层工作效能。探索人才流动工作新机制,实施编制下沉,从县直单位划转220个事业编制到乡镇事业岗位或者其他单位一线人才紧缺岗位工作,为基层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人员保障。三是“惠企便民”提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真抓实干的作风建设,让广大干部以更大的热情投人到中部地区崛起的伟大事业中来。大力推进“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河南省成立首家“行政审批服务局”,对全县行政许可事项梳理、优化,分三批划转292 项审批事项到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压缩审批时限80%,精简审批材料75%,行政审批实现“办事只进一扇门、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落实省市“万人助万企”活动决策部署,组织全县36名县级干部、311名科级干部下沉224家企业,躬身人局,亲手掌握企业的实情和第一手资料,为每个企业“量体裁衣”提供依据,在服务企业发展、项目落地上出真招、下实功、出实效。积极推行重点企业(项目)首席服务员制度,100 名首席服务员“一对一”精准服务全县 100 家项目企业,帮助企业落实惠企政策、跟踪解决问题,切实为企业减负增能,助推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