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乐县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放管服”改革工作部署,不断把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自2020年起,探索推进了乡镇政务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站建设,此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2021年起,濮阳市全面推进乡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我县以此为契机,全力推进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实现了12个乡镇322个行政村全覆盖。2021年8月,南乐县获批省级政务服务改革-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试点县。
一、搭建“一个体系”,优化阵地布局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2019年,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在12个乡镇成立了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作为乡镇政府的内设机构,核定编制4-6名;各乡镇均明确了分管科级干部、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主任、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乡镇政务服务工作;依托全县网格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为每个行政村配备1-2名政务代办员,全县共配备村级代办员1195名,为群众特别是农村留守老人、妇女等特殊群体提供政务代办服务。二是明确工作标准。制定了《南乐县推进乡村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分类设立、加快推进、优化提升”的原则,提出了“场地建设标准化、配套设施标准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办事制度标准化”四个标准化要求,并细化工作标准,统筹推进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建设。三是加快场所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的原则,有效整合乡镇政府和业务部门基层站所办公资源,按照不少于150平方米的标准新建或改建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充分利用村室、村民文体活动中心等场所,加快村级代办点建设,每个乡镇都建设了4-7个高标准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目前,12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322个村便民代办站已全部建设完成。并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等办公设施和座椅、公用复印机等便民设施。
二、推进“四个到位”,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部门进驻到位。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持续推进人社、公安、市场监管、民政等8个部门进驻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并将部门专网全部连接到位,原办事场所予以关闭,切实实现“真进驻、真办事”。二是事项梳理到位。在市大数据管理局公布的乡村政务服务事项的基础上,深度梳理出乡镇高频政务服务事项124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村级帮办代办事项70项,做到事项、流程、材料全公开,提供咨询受理、帮办代办等“一站式”服务。三是网络连接到位。推进乡村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在全县所有乡村便懈服务中心(站)接入电子政务外网,为群众办事提供网上受理、审批服务,目前,12个乡镇322个行政村实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外网全覆盖。四是业务培训到位。由县政务数据局牵头,组织进驻部门业务人员,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级代办员进行业务培训,共开展集中培训、分乡镇培训、现场指导等培训活动20余次,有效提升了基层政务人员业务水平。
三、狠抓“三个结合”,推动工作落实
一是督导与考核相结合。建立日常督导工作机制,成立6个督导小组,不定期、不间断地对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制定《南乐县乡镇政务服务大数据中心考核办法》,明确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场所建设、窗口设置、配套设施、工作制度、人员管理、帮办代办等11个方面的40余项考核指标,通过暗访、观摩、年度考核等多种方式,加强督促指导,推动工作落实落细。二是服务与评价相结合。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在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服务窗口设置评价器、“好差评”二维码和书面评价表格,办事群众可以对服务行为自主评价;设置群众投诉窗口、意见箱,公开投诉电话,对乡村政务服务行为加强监管,倒逼工作人员提升服务质量。三是作风与评比相结合。在全县政务服务系统深入开展“四比四看”活动,对工作人员加强作风考核与评比,切实整治态度不好、办事慢、作风散等突出问题,促进窗口服务效能和水平全面提升。
下一步,南乐县将进一步,加强乡村便民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逐步将电子政务外网和受理平台延伸至乡村并实现有效应用,切实让群众享受更便利的服务,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