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网格化是打通基层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解决方案,南乐县建立地域无缝化、功能全面化、人员专业化的网格布局,为网格化治理的实施打牢基础。
一是县域全覆盖。全县建立县、乡、村(居)三级网格体系,共设立328个单元网格,其中村网格322个,城区居委会网格5个,产业集聚区网格1个,每个单元网格再划分为若干小网格,小至每一个胡同、每一片耕地都纳入网格范围内,实现全县624平方公里无缝隙全覆盖。
二是功能全覆盖。根据工作需要,先期纳入组织、宣传、政法(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卫生健康、食品监管、环境监管、安全生产、自然资源监管、农村人居环境、行政审批代办等工作事项,涉及43个成员单位,梳理各部门职能职责,制定了详细的网格员职责清单,实现各类社会综合治理事项全覆盖,保障信息采集和问题处理有单可依、有据可查。
三是人员全覆盖。县、乡设立网格办,指定专人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日常运作。村(居)网格设立网格长,网格长原则上由村党支部书记、居委会负责人兼任,网格长负责网格员上报信息的处置、对本村(居)不能解决或重大事项的即时上报、网格员的监督管理等工作。各村(居)网格配备网格员,网格员原则上由村“两委”成员、居委会工作人员、小区物业人员兼任,负责分包区域内各类信息的收集、上报、处置等工作。目前,全县配备网格长、网格员共计1975名,保障每一寸土地都有具体责任人。
二、用好网格,三级联动“一盘棋”
网格化联动处置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点”。南乐县充分发挥“一网两办”作用,运用智慧平台载体,强化县乡村三级联动,打破部门信息壁垒,促使“多网合一”工作机制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
一是“一网两办”统筹整体。制定《关于实行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实行“一网两办,分级处理”模式。“一网”指全县设置一个工作网格,把全县所有正在实行和准备实行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全部纳入一个网格管理,各部门不再重复设置,做到一个网格安排、一个网格落实、一个网格督导、一个网格考核。“两办”指县、乡设立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日常运作。县、乡网格办、村(居)网格长、网格员“上下一线”,发现一般问题由村网格解决,村网格无法解决的问题上报乡网格办处置,乡网格办无法解决事项转交县网格办,由县网格办转相关分管县级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重大问题直接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最终实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全网联动”。
二是“智慧平台”提升效率。依托县大数据中心,开发建立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智慧信息平台,通过手机APP开展信息采集、事件处置、服务代办、宣传动员等工作,实现一个平台“收集、上报、交办、反馈”,从县乡领导、一般干部到网格员,都能及时了解问题处理进度,确保问题上报的时效性。全县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自2020年4月1日试运行以来,网格员通过智慧信息平台累计报送各类信息29724条,解决处置热点、难点问题29130项,办结率达98%。
三是“管服结合”服务民生。坚持网格巡查常态化,网格员每天至少到负责网格巡查一次,及时发现网格内的各类隐患和问题,妥善处置、及时上报,保障网格内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网格员利用入户走访,及时将党的理论、惠民政策宣传到网格群众。为群众提供政务代办服务,帮助因年龄或身体原因行动不便的群众到县、乡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事项,协调乡村(居)或有关部门,解决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做好网格内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截至目前,网格员累计为群众提供政务代办服务3300余次,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三、管好网格,凝心聚力“一股绳”
强化网格化管理组织建设,实施奖优罚劣制度,加强网格人员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多网合一”工作高效运转。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乐县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负责全县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乡镇、各成员单位也成立相应领导组织,保障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有序运行。
二是建立工作制度。制定了《网格办工作职责》《网格员选任标准》等6项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对“多网合一”工作的规范。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每月对网格长、网格员进行考核,每半年汇总考核结果,对表现良好的网格员给予奖励,对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网格员进行约谈或辞退处理。建立业务培训制度,定期组织网格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保证网格员发现问题准、解决问题顺、服务群众畅。
三是强化纪律保障。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责任,把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纳入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使其兼任网格化管理“多网合一”工作监督员,积极履行监督职责,发现履职不力问题及时纠正,对网格长、网格员工作被动应付、导致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的,给予通报批评,对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追责问责,以强有力的纪律保障执行力。
四、关于网格化“多网合一”的启示
一年来,南乐县立足基层基础,运行县域网格化“多网合一”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县域社会治理质效,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吸引了大名、清丰等周边10余个县先后到南乐调研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必须发挥网格员队伍作用。网格员队伍强不强,对于治理成效好不好具有基础性作用。“多网合一”工作机制致力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将以往群众习惯找“最大的官”解决问题转变为找身边最近的网格员解决问题,推动社会治理重心沉下去、治理能力提上来,一人管多件事,切实将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解决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2020年5月17日南乐县出现21.3m/s(八级)以上大风,导致全县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小麦受灾倒伏1104亩,大棚薄膜受损31座。面对突发自然灾害,全县1900多名乡镇网格员迅速行动,全面排查农作物受灾情况,第一时间通过“南乐县多网合一智慧信息平台”汇总上报了受灾情况,从排查摸清受灾情况到上报信息仅用了2个多小时,为迅速处置灾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差”,相关单位即时行动向上级监管部门反映对接,及时争取到自然灾害救灾资金41万元,用于弥补受灾群众损失,实践证明醒网格员队伍,推动干部干起来、群众动起来,齐心协力,才能实现网格建设和社会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二是必须将为民服务贯穿始终。群众满意不满意是检验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多网合一”工作机制注重常态化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八需八难”,着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322名村“两委”成员兼任网格长,1642名党员、干部及热心群众担任网格员,每天工作在群众身边,穿梭在街头巷尾,通过入户走访、政务代办等方式,架构起干群“连心桥”,确保了各项工作方向不偏、发现问题解决有力。2020年12月15日,南乐县梁村乡网格员关某捡到老人王某身份证,上门送还老人身份证时,发现王某独居且生病在家,随即将其送到医院悉心照顾,并用身份证为老人代办了高龄补贴及智能水表更换等,解决了老人生活难题,得到了群众认可。实践证明,只有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才能把基层治理工作干实,赢得群众支持与信任。
三是必须强化部门联动。“多网合一”工作机制将组织、宣传、政法等43个县直部门及328个基层网格联动融合,形成了“部门十网格”联动处置模式,从县乡领导、一般干部到网格员,都能随时了解、及时关注问题处理进度。2020年9月10日,南乐县出现大雨,导致县城部分地区污水外泄,无法排出,影响群众正常出行。网格员第一时间通过手机APP上传情况,县网格办获悉后,直接转交市政园林、住建等相关部门核实处置,从最初发现问题到完全解决问题全程图像印证,便于各级领导和网格员一键获取事件解决进程。实践证明,只有部门联动起来,连成一条线,才能把治理工作盘活,加速问题解决,让群众真切享受到改革的红利。
四是必须坚持运行高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南乐县将疫情防控与网格化管理结合起来,1975名网格员作表率、亮“身份”,坚守在各村路障卡口,负责督促返乡人员二维码扫描,完成基本轨迹登记采集。一旦某地发生疫情,通过智慧信息平台数据库条件筛查,可以一键获取全县数据,精准至每一层、每一户,极大提升防控工作的精准度、便捷率。实践证明,基层治理只有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效运行、智慧监管,才能有效解决事多人少的现实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