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台前县结合实际,积极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以信用体系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支撑。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任召集人,县政府办主任、县发改委主任、人民银行台前支行行长任副召集人,县法院、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税务局等32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及综合协调、企业信用建设、个人信用建设、事业单位信用建设、社会组织信用建设、政务信用建设、司法公信建设、诚信文化宣传教育等八个专责小组。我县先后出台了《台前县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台前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台前县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文件,为我县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
二、积极推进“双公示”工作,强化信用信息数据归集。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和政府公信力,依据汇总编制的“双公示”目录,推动各单位“双公示”工作开展。认真落实《河南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式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有关精神要求,在台前县人民政府网站开辟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双公示”专栏,并定期把双公示信息推送到濮阳市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截止目前,共录入行政许可信息13838条,行政处罚信息543条。
三、开展信用宣传,营造诚实守信社会氛围。一是持续推进“诚信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曝光电信网络诈骗、非法社会组织、法院判决不执行、安全生产等领域失信问题,提高个人信用意识,让公众清楚认识到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二是积极开展“信用宣传周”宣传活动。在市民广场举行信用宣传主题活动,摆放展板50余块,发放宣传单页2000余份,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诚实守信意识,在全县形成关注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举行联合奖惩暨信用修复培训宣讲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相关市场主体进行信用培训,参加培训80余人,收到企业《信用修复承诺书》30余份。
四、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创新事前环节信用监管。加强市场主体诚信自律建设,提高公信力。一是健全行业内信用承诺制度。申请设立的市场主体在申请登记时,填写并提交《信用承诺书》,经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一式两份,一份由市场主体留存、一份交由登记管理的相关行政部门保存。二是扩大信用承诺应用范围。通过“信用濮阳”网站向社会公示市场主体作出的信用承诺信息,作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失信惩戒等行政管理事务的重要参考。
五、定期发布“红黑榜”,推动联合奖惩制度化。台前县高度重视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印发了《关于建立诚信“红黑榜”发布工作联席会议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的通知》等文件,通过举办“红黑榜”新闻发布会,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措施宣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2020年以来,在县电视台、台前县网、微视台前、文明台前等各类媒体及信息平台发布了一批诚信“红黑榜”名单,其中红榜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44个,黑榜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17个。通过加强政务应用和各部门联合奖惩,在重大项目申报、招投标时,开展企业信用信息核查,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六、落实“信易+”惠民便企,推动应用场景多元化。以红黑名单、“龙都分”为抓手,打造信用应用场景亮点,加大对诚信主体激励力度,让群众和经济主体享受到信用红利,提升公众对信用建设获得感。一是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信易批”试点工作,实施信用承诺制。对符合条件的守信主体在申报材料不齐备,但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补齐的情况下,优先享受“容缺受理”“容缺审批”等便捷服务,实现让信用信息“多跑路”,让诚信主体“少跑腿”。二是在县农商行开展“信易贷”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共服务37922人(家),授信通过37922人(家),授信30.27亿元,发放信用无抵押贷款5.86亿元。企业贷款从1个月缩短到2周,个人贷款处理时效从1周缩短到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