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服务决策
——来自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的报道之三
记者 袁冰洁 通讯员 张朝晖
做领导决策的参谋,是督查局服务濮阳发展的一个重要定位。督查局成立一年来,围绕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民生民情等问题,大力开展督查调研,针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将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苗头及时上报给领导,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使督查工作更加贴近党委政府工作,紧贴群众呼声,对领导的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动当“参谋”
中心城市综合提升以来,濮阳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可喜变化,以前大街小巷电动三轮车乱拉乱跑、外观不规范,堵塞交通,影响群众生命安全,损害城市形象,而现在这些非法营运的电动三轮车几近销声匿迹,城市交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而我市之所以能够下大力气整治三轮车非法营运,里面有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很大的功劳。
督查一室的同志在调研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了一起电动三轮车非法营运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群众死伤的故事,这引起了他们的重视,他们围绕这个问题,深入城区大街小巷,广泛听取市民反映和三轮车主的意见,了解民生民情。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撰写了关于我市三轮车现状的调研报告,建议对市城区内三轮车非法营运进行整治,并且提出对三轮车非法营运要采取有堵有疏的办法。这份报告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专题对整治三轮车非法营运进行了研究,并采取措施,进行了大力整治。一年来,三轮车大行其道的局面没有了,交通状况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这是我们给领导提建议的其中一个例子。”督查一室主任辛丽华对记者说。
位于南乐县的卫河张浮丘大桥,修建过程中,因为多个方面的原因,长期没有竣工通行,成为“半拉子”工程,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督查二室的四名同志,听到群众反映了此情况后,先后四次到张浮丘大桥调研,他们明察暗访,了解到了工程迟迟未有进展的真实原因。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相关部门进行了通报批评,经过认真督办,目前,张浮丘大桥修建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根据市委、市政府赋予自己的工作职能,给自己找到了准确的定位,那就是“推动落实的尖兵、领导决策的参谋、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干部作风的表率”。督查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工作职能,督查局可以根据督查中掌握的的实际情况,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一些真实、客观、有效的建议,督查人员不仅要会督促检查,还要主动当好“参谋”,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年40余篇调研报告
4月12日,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督查局采访室,看到督查四室负责人冯秀芳的办公桌放着一份督查报告,题目为《新三强纺织搬迁问题亟待解决》。翻开督查报告,上面的内容是新三强纺织在搬迁中遇到的问题,并附有督查人员提出的建议。报告说,新三强纺织搬迁扩建是今年市定重点项目之一,台账要求8月底开始搬迁,年底实现投产。目前,由于老厂区固定资产未解封,项目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亟需市政府协调解决。对此,督查局及时提请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召集市法院、市国资委、市国土局等有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新三强老厂区固定资产解封问题,专题会议后,督查局及时跟进督查,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 冯秀芳告诉记者,向这样的报告,他们每月都要出,有时候是一期,有时候是好几期。仅3月份,督查四室就出了5期《督查专报》,每一期都得到了相关领导的批示。
不仅是督查四室,记者在专项查办室、督查一室、二室、三室、五室等科室采访,也都见到了多期类似的《督查专报》。督查二室负责人张文印介绍,《督查专报》的内容,有些是在督查中发现的不好解决的问题,提请市领导研究解决,有些是为了解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实中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除了《督查专报》外,督查人员还会用督查信息、专题汇报、调查报告的方式,向领导提建议,给领导决策当“参谋”。 针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督查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对策建议。比如,在督导城区路网建设中,督查人员每周向市领导报告工作进度及存在的问题。在办理领导批示和网民留言时,督查人员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敏锐捕捉舆论热点,以便领导及时掌握网络舆情。
成立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相关科室先后组织对全市设施农业建设、城市“六乱”治理、林下经济发展、农村公路建设及植树造林工作进行督查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40余篇,被市领导批示25次,植树造林、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部分建议初步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制度机制。
科学有效的督查对领导决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实施城中村改造是市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解决起来也极其棘手。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督查局的人员发现,影响制约城中村改造的因素有多个方面,涉及多个部门,他们通过现场查看、实地走访、座谈了解等方式,对我市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调研。
调研发现,影响城中村改造的突出问题五个,一是机构不健全,我市城中村改造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有力的日常推进机构,现有机构工作职能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政策指导等层面,缺乏必要的审批管理权限,导致城中村改造手续办理及施工推进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二是相关政策意见的操作性不强,对规划、报批、报建、拆迁补偿标准等重要环节规定不够明确,缺乏相关配套政策支持。三是土地价格未确定,安置方案分歧大。随着土地价格的快速上涨,村民对原有的安置标准不满意,开发商和村民之间分歧加大,严重影响安置方案的最终确定。四是城中村改造报批环节多,审批效率低,手续办理较慢。五是拆迁补偿标准不统一,拆迁进展缓慢,部分村在推进城中村改造时,村民表决、信访评估等基础工作不扎实,致使一些群众对已确定的开发合同、安置方案等不予接受,尤其是对补偿标准有异议,加大了拆迁难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督查人员从体制、机制、审批环节等,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建议。此调研报告和建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我市专门出台了城中村改造的方案,健全了城中村改造的机构,完善了相关机制,建立了联审联批制度,为城中村改造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在督查过程中,他们发现,许多项目的存在问题解决起来比较棘手。每逢遇到这样的棘手难题,督查人员都会进行详实的调研,摸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关键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反映给市委、市政府。一年中,类似城中村改造这样的棘手难题,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共提出了20多个,多数得到了市领导的批示,建立了相应的机制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难题的解决。
工作在一线的“参谋”
除了城中村改造外,督查人员还向记者讲述了多个督查服务决策的例子。 招商引资工作是我市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推动濮阳赶超发展的动力和关键所在,市督查局立足全市这项中心工作,树立大局意识,把自身工作放在全市的发展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及时发现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和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他们在对招商引资工作的督查中发现,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大项目开工数量少;土地瓶颈问题严重,土地可供土地指标少,土地手续办理时间长,致使项目难以落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些产业集聚区供电、供水、供气及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滞后,集聚区内村庄搬迁难度较大,影响了企业入驻的积极性;专业化招商程度低,招商引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招商前期工作不扎实,针对性不强等。针对存在的项目、土地、设施等问题,督查局向市领导提建议,他们提出了“突出产业招商、专业化招商、精细化招商”的理念,强调加强项目谋划、实施大项目带动、建立项目准入机制等工作重点,为市委、市政府提供了决策参考。相关县区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把工作着力点放在亿元以上招商项目上,以大项目招商带动整体工作,以项目建设带动资金到位在全省晋位升级。
做好与日照港、黄骅港等出海口的对接,谋划推进无水港建设,是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作,已列入市政府综合台账,责任单位为市商务局和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针对“无水港”建设进程慢的问题,督查四室人员撰写了《关于加快推进濮阳无水港建设的督查报告》,提出了建议:推进濮阳市与日照市建立友好城市,此项工作应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组织市发改委、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等部门与日照市方面具体商谈;将“无水港”建设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成立濮阳“无水港”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等为成员单位,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加紧做好前期各项工作;由濮阳“无水港”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适时启动出口加工区和综合保税区报批及规划建设工作,此项报告的部分建议也被领导采纳。目前工作已取得明显进展,市政府与日照港、黄骅港方面已达成合作协议。
为保证建议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始终坚持推行一线工作法。督查人员牢固树立一线意识,在实施文电督查、会议督办的同时,对市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全部深入一线,现场督办,现场考核进度,现场协调解决问题。每月定期对市定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一轮现场督查,阶段性工作随时督办,真正掌握第一手作料,从而保证了建议的质量。 督查局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成绩无可雄辩地证明,他们将自己定位为“领导决策的参谋”是正确的,他们也用自己的努力,当好了市委、市政府的参谋,有效服务了领导决策,为濮阳的发展作出了另一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