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绕不过,问题躲不开,要始终把督查工作着力点放在破解难题上。善于发现问题,科学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打通“中梗阻”,接通“最后一公里”,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地生根。
2005 年,习近平同志在与浙江省委督查室干部座谈时指出,督查方法要有突破、有创新、有实效,以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督查工作的需要。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阐明了督查工作的内在规律,强调了督查方法的作用,明确了督查方式的要求,是我们进一步做好督查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时隔十年,重温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深受教育、备受鼓舞,更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积极作为、全面贯彻,进一步把握督查工作内在规律,深入探索形式多样、各有侧重的新思路新措施新办法,切实做到敢督善督,不断提升督查工作水平。
一、坚持问题导向抓决策督查
习近平同志在座谈中指出,要围绕省委的思路,督促检查决策实施的进展情况、工作还有哪些不平衡和滞后的现象,及时查找差距、鞭策后进、提出建议。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我们深刻感到,新常态下,如果不突出问题导向,就很难有效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我们将推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首要任务,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工业发展、加快扶贫开发、“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等开展大型督查活动,坚持问题导向,抓住薄弱环节,探索建立了“负面清单”制度。2014 年年底,在各级各部门对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常委会2014 年工作要点》进行自查的同时,我们及时进行前期摸排、梳理“盘点”,列出了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情况等15 项推进缓慢、落实成效不明显的工作“负面清单”,并逐一“照单”开展实地督查,力促各有关方面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取得较好效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动广西改革发展,矛盾绕不过,问题躲不开,要始终把督查工作着力点放在破解难题上。要善于发现问题,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细节上用心观察,从群众的言行举止、真知灼见中发现问题。要科学分析问题,弄清问题性质,找到症结所在。要有效解决问题,到实践和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打通“中梗阻”,接通“最后一公里”,使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真正落地生根。
二、突出办理质量抓专项查办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提高查办报告反馈的质量,做到态度明确,事实清楚,措施具体,确保反映的问题切实得到解决。领导同志批示件涉及的多为领导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只有坚持质量至上,才能让领导同志批示件“落地有声”。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办理质量和效率作为专项查办工作的“生命线”,积极探索查办工作新途径新方法。2014 年,我们进一步强化查办质量意识,理顺了领导同志批示件的承接、办理等关系,实现了领导同志批示件办理归口管理,确保了领导同志批示件的快速高效落实;建立了查办工作的分析评议机制和工作研讨机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邀请各市各部门共同开展领导同志批示件办理的分析评议和工作研讨活动,加强了经验交流,提升了查办水平。
今后,我们要继续主动谋划,坚持打好主动战,紧扣领导同志关注点,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完善思路,定好工作基调;坚持打好典型战,抓住具有政策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领导同志批办事项,解剖麻雀,找准根源,对症下药,以点带面,以达到“查办一件,带动一片”的效果;要坚持打好合力战,健全完善领导同志批示件办理归口管理、分析评议和工作研讨等长效机制,进一步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的查办工作网格,不断提升专项查办工作水平。
三、坚持一竿子插到底抓督查
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一位从事督查工作的同志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坚强的党性观念、无私的品格,敢于反映问题、揭露问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摸清情况,打破砂锅问到底,看准了的问题要一竿子插到底。实践证明,督查工作只有敢于触及矛盾,敢啃“硬骨头”,咬住青山不放松,才能确保终端见效。近年来,我们围绕作风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法治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坚持重点问题重点督,复杂问题反复督,不见成效不“收兵”,推动解决了一批实际问题。如,2014 年7 月,我们深入玉林、崇左等市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暗访,发现了15 条党员干部公款送礼、公车私用等方面问题线索,在移交纪委核实处理的同时,我们通过发送函件、电话督办、座谈沟通等方式,持续跟踪督办八次,紧盯问题不放松,不见成效不罢休,促使15 位相关干部受到了责任追究,有力提升了督查影响力和震慑力。又如,2013 年以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先后对我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家庭陪读现象作出批示后,我们多次派出人员深入山区农村开展实地核查,与山区的学生同吃同住同上学,全面深入掌握山区孩子上学难的情况,多次协调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研究问题,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有力推动了山区孩子上学难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