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喜中同志在听取第一季度“一创双优”活动汇报会上的讲话
(2011年4月7日,根据录音整理)
“一创双优”活动进入持续阶段,严格讲是过了春节以后,从3月份开始,到现在一个多月时间。“一创双优”活动分日常推进和集中活动两个阶段,集中活动好组织,去年几个月效果也很明显,进入持续是在探索,常态化是我市的独创。“一创双优”活动从社会面讲,绝大部分干部和市民都是支持、拥护、参与的。说明我们需要开展这项活动,通过这个活动推动工作。今年,我们提出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推动工作,效果是很明显的。
日常推进阶段,我们提出了“三大”,即“大论坛、大竞赛、大聚焦”三大载体,搞活动没有载体不行,把这“三大”作为有效载体,使每个干部都有施展、竞赛的平台。这个方法搞日常推进阶段我感觉还是可以的,要继续往下做,活动仅仅是刚开始,并且这一段进展情况不错。刚才继鼎汇报了三月份以来的活动开展情况,延平和其他几个同志也都谈了看法。目前,各个部门都在积极组织,扎实推进。
从市活动办公室这一层面讲,大家都在积极努力,认真地思考、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确实很好。市委从有关部委抽调的几个副部长、副书记,在认真处理好各自原岗位一些日常工作的情况下,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一创双优”活动上,付出很多。办公室抽调的工作人员也都积极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一创双优”之所以从去年集中活动到现在常态化,有这样比较好的效果,与我们这班人有直接的关系、很大的关系、很重要的关系,没有这班人的认真努力,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再就是我们的督导组,10个督导组的组长,上次见了一次面,每人都谈了很好的看法。督导组这10个组长都很优秀,工作也很主动。今后,一个季度我要听一次督导组长汇报,一个月听一次活动办的汇报。督导组这支队伍很重要,在督导各单位的同时,还给市委、市活动办提供意见建议,起着上传下达、督导落实的作用,近期我要陆续听听他们的汇报。
第三个就是市直部门包括县区这个层面,总的看领导重视,组织得力,能够把“一创双优”活动和当前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推动工作,这个是主流,应该肯定。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个别县区和部门认为集中教育可以,再这样搞持续没有必要,不拿“一创双优”活动当回事;有的是怎么搞不得法,觉得无所适从,无从着手;有的也认识到“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很重要、效果不错,该持续下去,但不能把“一创双优”活动与促进工作结合起来,认为当前工作任务重,没精力去做,上面催的紧了,就安排一个副职、安排一个科长,照着头,要材料报材料,发通知跟着发通知,属于应付。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活动办的各位主任、副主任和组长、副组长以及各督导组要及时进行检查,适当时候我也可以听一听县区和一些部门的汇报。总之,“一创双优”活动的开展、产生的效果,不能过高估计,心中要有数,保持头脑清醒,更好地把握关键、把握重点,见到效果,这是对整个活动的评价,我感觉不错,这是我谈的一点看法。
关于下步的工作,刚才继鼎同志在汇报中讲得很清楚,我都同意,我再讲几点。
第一,要抓发动,使更多的人、更多的干部积极地参与进来,使全市人民都看到“一创双优”活动正在持续,没有停止。市直机关从领导同志到一般干部,是活动参与的主体,其次是县区,重点是抓市直,把我们的中心、重心放到市直。市直再分多少层面、分多少类别,不一定分过细,但重点是执法执纪部门,与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是重点、是重中之重,要让这些部门的党员、干部都参与进来,不能当旁观者,不能是谁管这项工作谁参与,不管就不参与。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跟集中活动不一样,集中活动人人参与,读书的、讨论的、写笔记的、演讲的、测试的,那种方法都参与进来了,不参与都不行。常态化和集中有区别,常态化不是叫你一天必须读书、学习两小时,一星期必须有几天或用多少时间写多少笔记,搞多少考试,那样搞还是集中活动,集中几个月可以,一年十二个月都这样搞,容易走形式,就会带来副作用。常态化我们不搞这样的集中形式,不是说大家可以不参与,参与还是必须的,最起码要让每个党员、每个干部都参与进来,不仅知道我市正在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而且认为自己是有责任的。咱们搞“大论坛”,就是叫大家都充分参与进来。现在搞了几个系统,局长谈,从上往下谈,也可以从下往上谈;要抓紧启动从下往上谈,一个科可以一块谈,科室人少的可以几个科室一块谈,每个干部都要参与谈,谈多谈少都要谈。通过“大论坛”,每个人都要参与;“大竞赛”也都要参与,最起码这“两大”每个干部职工都要参与进来。能不能参与进来,在于我们的组织手段、方法、要求。各个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对“大论坛”、“大竞赛”要高度重视,如果好多人游离于“一创双优”活动之外,整个氛围就形不成了,工作效果、工作深度就不好体现出来了。我觉得要进一步发动、动员,使我们所有的干部都参与进来,这是我们当前需要做的一件大事。
同时通过宣传还要让全市人民知道“一创双优”活动还在持续,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要深入,在不断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去年我们3个月的集中教育活动,各级各层做了很多工作,解决了很多问题,全市氛围较好地形成了,好多老百姓对这项活动给予充分肯定,也寄予很多期望。我们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昨天我听信访局的同志讲,从去年到现在几个月,认认真真化解了40多起信访案件。这40多起疑难信访案件,都是多少年的,有七、八年的、还有一、二十年的。市里的、县里的、包括一些部门的,一些信访件根本不好解决,通过这次“一创双优”活动,大家下了很大工夫,付出了代价,解决了问题。目前,还有30多个疑难信访案件、信访老户。我给信访局批示:解决信访疑难案件就要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个一个来,解决一个是一个,解决一个成一个。这不一定完全计较时间,战线可以长一些,就要有一种韧劲,就要发扬“蚂蚁啃骨头”的作风,来做这项工作。事情再难,总要有个法解决,只要下功夫肯付出,该做的工作做到位,就可以化解社会矛盾。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的目的,也就是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第二,要用好媒体,不断宣传我们的“一创双优”活动。报纸、电视都有固定的栏目,但里边的内容与“一创双优”活动扣得不是很紧,也体现不出来专栏的作用。专栏就是要扣紧“一创双优”活动,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通报批评,专栏真正像个专栏的样子。有些不属于“一创双优”活动的内容,不要硬往里塞,看着是装进去了,实际内容不符,要再扣得紧一些。你比如说今天这个汇报材料就可以把它整理一下,作为“一创双优”活动第一季度或者近期情况一个综述,放第一版,或放一版的后1/4,转到二版去,篇幅可以稍大一点。就是通过这个综述把近一个时期“一创双优”活动的开展情况反映出去,好的就要大张旗鼓地提出表扬,哪个系统的“大论坛”组织的好、哪个部门活动开展的好、哪个单位“大竞赛”比得好,都可以点出来,甚至可以点到人,最后我们依次测评出一、二、三类。
有的工作,特别是有些重点工作,就要排排队,分分类。比如重点项目点评会,该咋点咋点,好的就是好,不好的就是不好。开点评会,不敢说真话,不敢开展批评,这种风气不行,反过来你就要敢于说真话敢于批评,这个别有后顾之忧,不要怕这怕那,但是我们要拿准。一类多少是谁,二类多少是谁,三类多少是谁,都要点清楚。当然,要以表扬为主,各种媒体也要以表扬为主。实际上,我们现在的确比过去好多了。但还有一些问题,有些同志期望值很高,有的说集中教育活动三个月不错,这几个月没有多大变化,有的还说有严重反弹。我看不能叫严重反弹,得慢慢往前走,这是个波浪式慢慢向前走的态势。有些是积了多少年的旧观念,靠几个月,有些靠几年也不一定完全转变了,但总是往前走的。总之,要放在大局上看,是往前走、往好处发展的。要抓住好的苗头、好的现象、好的单位、甚至好的个人,发挥好媒体的重要宣传作用,弘扬正气,倡导主流,办好专栏引导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第三,要在总结推广好的、表彰好的基础上,还要注意抓典型。活动办和效能办要在“大竞赛”活动中,抓一些典型,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个别典型的、突出的,要敢于查办,公开查处,公开处理,不这样做也不行,我们就是要惩处少数,惩处少数单位及个别人,单位不行通报单位。我通过几个事例发现,咱们的干部并不是没有上进心,有上进心也有虚荣心。有些时候虚荣心并不是坏事,他怕批评,怕批评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好事;就怕批评都不在乎,你随便批评,反正就这,那就坏了。现在有些单位、有些干部,一提起来批评、一说通报,就很在意。很在意说明爱面子,爱面子就是有虚荣心,有虚荣心就要把工作干好。我们要把握住时机、把握住度,对于一些干不好的单位,要抓住典型进行通报批评。对一些违法违纪的,还要给予党政纪处分、法纪处理。我们要加大些力度,抓一些典型,用这些典型来教育更多的干部很有必要。
第四,要注意抓好工作的落实,抓好工作的督导。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督查局、活动办、效能办一局两室如何有效地结合,这个结合不能仅仅是一加一加一等于三,应该是等于四等于五的效果,不能因为三家结合相互抵消,影响效果。应分清楚,哪些事情以谁为主,谁来协调,要互相通气,资源共享。督查局的重点主要有两块,一是领导的批示件,就是专项督察,不管是来自书记、市长的,还是一些市领导批到这儿的件,都要认真办理,要个结果。原来市委、政府两个督查室,市委承办我的件多一点,时间短了感觉不出来,时间一长,我发现有问题了,凡是我批的都有结果,这很好。但是报的结果有些质量差,这个问题还是很明显的。以后,只要是书记或其他领导批给督查局的件,督查局先要把情况吃透,然后交办,交办过程中给交办单位一次性把情况讲清,一是督导交办单位快办,二是指导交办单位办好,办的结果能不能给书记和领导报,督查局要把关,质量不高就不往上报了。批一个件,转交给县区或部门办理,这些部门或县区不认真办,几天结果报回来了,讲这个事情正在办理中,没有结果给你应付、玩文字游戏。抓好专项督察,件件要有结果,这个结果不是要过程,而是要办理结果,没最终结果就不要报,督查局要把好这个环节。第二个重点是决策督查。市委、市政府定的大事、重点工作,市政府的工作台账,再有省内来的一些临时性的中心工作,市里的一些中心工作,都要进行决策督查,中间要进度最终要结果,要时间节点。督查局主要分决策督查、专项督查这两大块。再就是你们在督查、在到基层调研的同时,发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发展环境上有问题,有些单位干部作风有问题,一个地方社会治安有问题,要及时把这些掌握的情况交给“一创双优”办,给活动办提供,这就有结合了。有些时候与“一创双优”关联度高的,如中心城市综合提升、文明城市创建等,就给“一创双优”办公室沟通。“一创双优”办和市纪委效能办在工作中发现或是接到群众举报,或下去调研,发现哪个项目推不动,哪个项目存在的问题没人管,这都可以向督查局反馈,由督查局来重点推动它,督查局一推动肯定会见到效果。如果是督查局推动有困难,就及时报告分管市领导,甚至市委、政府主要领导。一局两室三个单位在工作中得运筹磨合一段,运筹、运作、协调得有个过程,就是千万不能搞成三张皮,不能搞成三个单位相加效果小于三,三个部门整合相加效果要好于三大于三,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第五,要组织开展好“大论坛”、“大竞赛”、“大聚焦”。“大论坛”已经开始了,局委办“一把手”都在本单位作了报告,农业系统组织到一起举办了一次“一把手”讲谈,有的单位副职也开始了讲谈,这都很好,同时抓紧启动由下往上谈。在参加范围上,要让每个干部都参与进来,谈没谈,参加没参加,可以查查讲谈的稿子写没写、记录记没记,督导组在督导时要认真地查一查,把好这个关。论坛的内容要扣住“八弃八扬”、“十破十立”。“八弃八扬”、“十破十立”是“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期间的成果。督导组要引导这些单位、单位引导这些科室干部,不要都去谈一个问题,尽量把“十破十立”、“八弃八扬”18个题,破什么立什么、弃什么扬什么都能够涉及到,谈自己的认识。不要漫无边际的啥都讲,什么都说,要扣住一个题材把它剖析透,甚至引导性的,教育自己,也教育别人。通过逐级谈,发现好的稿子,内容好,讲得又好,这个干部又比较优秀,我们筛选出来一部分,在不同层面、较大规模场合再讲。
“大论坛”还有几个月的时间,先在基层讲、在单位讲、在系统讲,到8、9月份,全市要搞几次大型的论坛。全市大型论坛要至少组织两个层面,县级“一把手”一个层面,副县、科级以下一个层面,到时候市级领导干部、活动办、各督导组都参加听听,打打分,排排队,讲得好的,制作成光盘,电视上播,发到各单位学,进一步促进“一创双优”活动的开展。
关于“大竞赛”,就是通过这种形式赛干部作风、赛工作效率、赛工作业绩,要扣住这些内容来设置方案。赛作风、赛效率、赛业绩,真正的结合就是我们的论坛、聚焦,就是通过大竞赛来看工作实效,来看结合的效果。就是要通过机制、办法,把大家调动起来干工作,使干部的作风进一优化,办事效率、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作业绩进一步体现。财政局讲赛业绩,很好。提出了调高财政收入指标,并且很有信心。我感觉收入增长有两个因素,一是发展的因素,发展了就能增收;第二是工作因素。工作状态不一样、工作方式方法不一样、力度不一样,成效也不一样。今年看,两家石油部门的势头都很好。税务部门的同志讲,今年第一季度国税收入比去年同期增收33%,啥因素?主要是发展因素,就是项目建设带动了一些建筑营业税。工作因素也有,今年的工作比去年认真了,责任意识增强了,奖罚机制明确了。
围绕“大竞赛”,活动办一方面要抓好软环境的治理,紧紧扣住干部的作风、效率抓督导,以干部作风转变促进软环境的转变,干部作风好了,效率高了,服务质量好了,业绩就出来了。另一方面要抓好社会环境的治理,发现了封门堵路、敲诈勒索、强装强卸等问题,要及时转办给市委政法委或市公安局,去查处去打击。抓软环境虽然不是直接抓某一个项目,但实质上也是推动项目的发展。这个关系都很清楚,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步扣住主题,扣住关键点。
关于“大聚焦”,主要靠电视、报纸这两家媒体。对个别事件的剖析、曝光,就是聚焦。聚焦,既要聚焦好的,也要聚焦工作推动慢、存在问题多的,以曝光为主,在报纸和电视上要积极开展批评,对于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曝光有必要。另外,适当时机还是要组织若干次市民对话,包括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复检、城市综合提升。比如在中心广场,组织一、二百人,设置好主题,选择好对象,用问答的形式、疑难解答的形式,搞一下录播,通过这个对话栏目,讲讲市委、市政府的政策、要求、方略,展示我们的发展前景,更好地形成共识,统一思想。到时候,我们参加一些市级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现场提问,现场解答。我感觉这种形式比较活跃,效果应该很好,老百姓还愿意看,喜欢看。活动办要认真准备准备,先搞一场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