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大七届二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刘世英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湿地植物产业,成立湿地管理机构的建议”(B-174号)。针对代表建议,市林业局高度重视,安排专人分析研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现答复如下:
湿地既是独特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在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在发展现代林业的同时,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
一是开展湿地资源调查,为湿地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据调查统计,我市湿地总面积13851.44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31%,其中:永久性河流6789.77公顷,洪泛平原湿地3433.79公顷,湖泊湿地83.05公顷,沼泽湿地22.04公顷,输水河、库塘、水产养殖场等人工湿地3522.79公顷。
二是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成效明显。建立了濮阳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300公顷,争取国家资金437万元,用于黄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申请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处,即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面积720公顷)和台前金水国家湿地公园(1407.3公顷)。濮阳金堤河国家湿地公园已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成效显著,已成为濮阳县乃至我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建设市级湿地公园1处,即南乐西邵黄河故道湿地公园,面积620亩。正在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南乐马颊河湿地公园,面积357.22公顷,拟申报省级湿地公园1处:范县孟楼河湿地公园,面积246.9公顷。主要河流和湖泊湿地得到保护,部分项目区湿地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三是加强机构建设,提高保护管理能力。2007年,濮阳县成立了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加强了县级层面管理能力。2015年6月22日,南乐县批复成立了“马颊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核定事业编制45名,为南乐马颊河湿地公园的建设与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湿地保护意识。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各阶层湿地保护意识。每年“世界湿地日”—2月2日,组织开展宣传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做报告,印刷宣传页、制作宣传栏等形式提高公众的湿地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关爱湿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浓厚氛围。
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法制保护体系不完善、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缺乏湿地管理机构等,致使有些项目和工程难以实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接受代表们的建议,对湿地保护采取更有效的工作措施。
一是制定出台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借助《河南省湿地保护管理条例》出台之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湿地保护的相关法规法规,借鉴外地经验做法,制定我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推动我市湿地保护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是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提高建设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机构,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协作,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基础建设,加强湿地科学研究等,全面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三是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湿地保护的重大意义,宣传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各级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好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功能,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关注湿地、参与湿地保护的热情。
最后,非常感谢市人大和各界人大代表长期以来对林业工作的支持和厚爱,尤其感谢刘世英等12位代表对湿地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期盼市人大和各位代表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林业生态建设。
人大代表刘世英对此件办理结果评价:在市林业局的督促下,南乐县于6月22日成立了“马颊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我非常满意。希望市林业局继续督促其它县(区),成立相应机构,为我市湿地保护与恢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