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错落有致的景观绿化带,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初见雏形的生态新城……走进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火热的建设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着眼区域发展大局,立足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新理念引领发展,以新思路破解难题,以新机制推进工作,上下同心,拼搏进取,攻坚克难,早干快干多干,呈现出快速推进的良好局面。
规划体系日臻完善。我市坚持大视野、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设计示范区,先后编制完成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起步区概念性规划和总规、详规,市政专项规划,文化行政区、教育园区、商务中心区控制性详规等,为示范区描绘了发展蓝图,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各项规划超前新颖,恢弘大气,特色鲜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起步区概念性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得北京第十七届优秀工程设计评选“城乡规划设计综合奖”。在示范区建设中,坚持把规划视为生命线,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确保了各项规划不折不扣地落实,实现了示范区建设的高品位。
基础设施实现突破。库容1830万立方米、水域面积5400多亩的引黄灌溉调节水库如期蓄水,兑现了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龙山山体跃然成形,明年五一前将完成绿化。建成了卫都大街、绿城西路、开州路北延等“十纵八横”18条道路,总里程达42公里,实现了同步绿化亮化;卫都大街跨湖双桥、开州路桥、金堤路桥等9座桥梁相继建成,桥梁总长度1400多延米。示范区南北主轴开州路、东西主轴卫都大街全线贯通,形成了支撑示范区起步区的“大十字”交通骨架,示范区路网框架已现雏形。配套管网加快建设,18条道路污雨水管线建成投用。15条高压线路迁改、13条通讯光缆、6条石化原料管线迁改全面完成,为重点项目建设腾出了空间。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公共服务项目先行,大力推进教育园区、文化园区建设。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筹)新校区建成招生。市工人文化宫东区主体完工。市图书馆主体结构封顶。市技师学院、市新一高、市杂技艺术学校、市法院审判庭开工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国家电光源检测中心建成投用,濮阳移动公司综合生产楼主体完工。中原天然气调度中心、濮阳电信公司综合生产楼、龙湖财富广场等项目前期进展顺利。商务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了以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为统领,示范区工作班子具体执行,县区、市直部门协调配合的高效运行机制。建立了周例会,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台账管理、督查督导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与百瑞信托组建龙瑞公司,与国开行、省水投组建龙湖公司,与中建七局等大企业开展BT项目融资,与施工企业采取“4∶3∶3”等小BT建设模式,多渠道筹资,有效破解了资金瓶颈。特别是与省水投、国开行的合作模式,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被省水投总结为独具特色的“濮阳模式”。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帮扶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探索农民市民化有效途径。体制机制创新,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