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至30日上午,我市举行产业集聚区、城镇化、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观摩点评活动。
段喜中、赵瑞东、申延平、徐兰峰、郑实军、阮金泉、高树森、王建双、李刚、邵景良、王载文、王保华、郭岩松、贾祖贫等市级领导干部,及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观摩和点评。
在28日下午至29日的观摩中,市领导一行先后来到台前县、范县、南乐县、清丰县、濮阳县、开发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华龙区、工业园区,进厂房,到工地,入乡村,认真看,用心听,仔细问,实地感受各县区产业集聚区、城镇化、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蓬勃态势,全面了解建设进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30日上午召开的全市产业集聚区、城镇化、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观摩点评会上,市委书记段喜中、市长赵瑞东作重要讲话。
段喜中在讲话中指出,通过实地观摩,普遍感受到各县区产业集聚区、城镇化、基础设施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广大干部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我市科学发展、赶超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正在持续。希望各县区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鼓足干劲、加压奋进,进一步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段喜中对各县区工作情况进行了点评。一是南乐县展现出了较强的发展势头。一年多来,南乐县较好地解决了“一创双优”活动与全市“同步不同效”的问题,并以活动为强大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显示出了良好的成效。二是清丰县实现了全面协调发展。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清丰县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并保持了较高的工作水平和标准,体现出了“一中心三组团”中清丰组团的强烈发展愿望。三是范县在工业发展方面态势强劲。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运作实施、投产见效,范县工业发展将会成为该县甚至是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他指出,各县区既要看到已取得的发展成效,也要敢于正视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保持旺盛斗志,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希望各县区、市直各部门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到各县区走一走、看一看,互相交流学习,更好地振奋精神、形成共识,进一步推动濮阳科学发展、赶超发展。
段喜中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一是2014年仅剩四个月时间,这四个月对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至关重要,也是施工建设的较好时期。希望各县区瞄准“二三五”赶超目标,用好“一创双优”活动这个动力,进一步发扬优良作风,不懈怠、不满足,坚持早干快干多干,加快推进各项工作。二是经济形势并未出现根本性好转,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要积极应对当前不利经济形势,充分发挥人和优势,切实用好行之有效的政策、机制,尽量减少复杂形势造成的影响。三是反腐败力度持续加大。我们必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广大干部群众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推动发展上,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段喜中对当前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一是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抓在手上。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同时要抓好重点项目的谋划工作,注重与“十三五”规划的有机结合。要以更加科学、规范、严谨的理念,着力解决当前重点项目建设手续不完备的问题,力求更好的发展效果。市发改委、市重点办、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要研究出台一批机制,确保项目推进更加顺畅、更加有效。
二是始终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当前,我市已全面转入活动的第三环节,要认真做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等工作,做到认真抓、抓具体,敬终如始、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三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关要求,带头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以个人模范行动影响带动周边,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的进一步优化。要严格落实省纪委下发的《关于严禁中秋、国庆期间公款购买赠送月饼等节礼的通知》,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
四是全力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当前,创建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近一个时期,我市的创建工作认真扎实、成效明显,尤其是华龙区、开发区、濮阳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提升工作水平,力争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五是积极筹备新一轮“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要突出“担当、敬业、服务”三个关键词,促使“一创双优”活动持续深化,促使濮阳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段喜中还对生态城市建设、农业农村五项重点工作、廊道绿化、“以拆促建”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赵瑞东在会上指出,今年上半年,各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成效明显、集聚效应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城互动健康发展,但也存在产业集聚度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集聚效应不明显、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少等不足。在下一步工作中,各县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采取超常规措施,发挥后发优势,努力开创产业集聚区发展新局面。
赵瑞东强调,要紧紧围绕实施“131”工程,做大企业、培育集群、壮大产业,加快转型、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切实提高产业集聚区对企业、资源、要素的吸引力,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
一要强化集群发展顶层设计。以“131”工程规划中提出的化工、能源装备、食品加工、家具制造、电子电器、羽绒加工等12个产业集群为重点,各集聚区要进一步做好产业集群培育规划,强化龙头带动,细分产业领域,明确主导产品,提升配套能力。要围绕国家重大生产力战略布局,谋划争取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落户产业集聚区,以龙头促集聚、带集群,为产业发展打牢基础。
二要完善配套服务平台体系。各县区要把服务平台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加快完善综合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等功能平台,务求实现实质性突破,助推各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发展。
三要掀起项目建设高潮。要完善落实好项目分包、周调度、季观摩等推进机制,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对集聚区内的在建项目,要紧盯台账,把握节点,倒排工期,强力推进,迅速掀起建设高潮,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或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要创造一切便利条件,争取尽早开工,实现项目建设的新突破。
四要坚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要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着力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凡适合入驻标准厂房的产业项目,一律不再单独供地;对空闲和低效使用的土地要依法收回。要严格环保准入门槛,强化环境保护。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五要推动产城互动发展。积极培育物流、信息、金融、产品展示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城区公交、邮政、金融等服务功能向产业集聚区延伸,加快学校、医院、商贸、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满足集聚区内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需要。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转移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社保接续等服务,促进转移就业农民市民化。要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加快城镇化建设。
六要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财税支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县区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借鉴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意见,尽快研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职能部门要向集聚区派驻工作人员,及时开通与上级部门的“直通车”。认真研究省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办法,积极开展摘星晋级行动,力争更多的产业集聚区达到星级标准。
市委副书记申延平、市政协主席徐兰峰等也在点评会上进行了发言。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刚主持点评会,并通报了2014年县区产业集聚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手赛、挑战赛第二次考核暨美丽乡村第一次考核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