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是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志愿精神是人文精神的最高级表现形式。志愿服务体现着奉献精神,即不求回报的付出;志愿服务体现着友爱精神,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志愿服务体现着互助精神,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服务体现着共同进步,帮助他人,提升自我,促进社会进步。
今年三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和“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强调要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总书记的回信,为志愿服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成为道德实践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有利于推动形成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有利于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广大群众的具体生活之中,引导人们追求崇高的价值目标,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已进入关键阶段,希望全市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把弘扬志愿精神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增光添彩。
古语说,“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志愿者是创造幸福的使者,是当今社会最可爱的人。如果大家都成为美好生活的缔造者,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从事志愿服务,既可以轰轰烈烈,参与到志愿服务的大军中来,高举着志愿者的旗帜,为他人服务,奏响一曲爱的奉献壮歌;也可以默默无闻,从自己的身边事做起,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就像潺潺流水滋润大众心田,只要心中装着爱,处处时时是志愿。通过志愿服务,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在做好事、献爱心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从家庭角度讲,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践行着志愿,用自己的奉献维系着家庭的存在,形成社会稳定的根基。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打扫卫生、洗衣做饭都是无偿的付出;抚育儿女、奉养老人,都是真情的关爱。正是这种付出和关爱构筑了幸福家庭。当我们看到子女成才、大展宏图时,当我们看到父母健硕生活、颐享晚年时,当我们沉浸在温馨祥和的家庭生活时,无不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欣慰,感到自豪,并乐在其中。可以说,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家庭的生活方式。
一座城市,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更离不开志愿服务。大家可以算一笔账,一天的时间,除了吃饭和睡觉,更多的光阴是活动在这个大家庭。而在大家庭中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活,更具有目的性。如果我们的城市,大家的共同家园,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人人为我,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幸福吗?幸福从哪里来,从大家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中来。“一创双优”活动,我们树立了家园意识、机遇意识、赶超意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早干快干多干,濮阳发展了、变美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不感到自豪。
严冬时节,当你在家中享受温暖时,你是否想到了“老李热线服务团队”顶风冒雪、四处奔波维修管道和暖气;危急时分,当一滴滴血浆注入你的身体、挽救生命时,你是否想到了“冯铁良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一次次把自己的鲜血无偿奉献;困难时刻,当你接受无私帮助时,大家是否想到了“宋丽萍服务队”等伸出的爱心之手……正是他们用真心的关爱和付出,铸就了一个温馨的家园。
志愿服务,重在自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要倡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只要每个人都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把志愿精神融入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中,体现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范上,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良好的社会风尚一定能让所有人得到收获。要从内心深处感悟志愿精神,做志愿服务的倡导者、践行者,不断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志愿服务,贵在坚持。“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濮阳,是濮阳人共同生活的大家园,只有持之以恒地开展志愿服务,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和谐、更美好。这就如同我们每天都要打扫自己的住房、照顾自己的老人和子女一样,坚持不懈地开展志愿服务,濮阳这个大家园一定会更加温暖,生活在这方土地的人们一定会更加幸福。
志愿服务是大爱的使者,是冬天的春潮。大爱无疆,重在行动,让志愿服务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