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教师节前,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加快教育发展十件实事。随后,市委市政府督查局下发《督查通知》(濮督查〔2014〕1812号),将明确事项予以任务分解。各责任单位按要求建立了工作台账,狠抓工作落实,十件实事全部正常推进。进展情况如下:
1.强力推进濮阳医专建设和审批报备,争取早日获批。
2014年2月,省教育厅将濮阳医专升专审批资料报省政府。此后,我市先后多次到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卫生厅汇报对接,反映学校建设投入情况,并了解其他地市相关院校升专审批报备情况。
2.积极申报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和市职业中专“3+2”试点,争取明年招收本科和专科学生。
市职业技术学院试点工作:省教育厅表示,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目前还不具备本科院校条件,可以实行和省内高校联合办学的形式进行招生,待创建条件具备后,可以直接申报本科院校,因此,“3+2”试点工作取消。
市职业中专试点工作:目前,省教育厅尚未安排部署此项工作,我市正积极争取。
3.加快推进市一高新校区建设,确保2015年秋季建成投用。
市一高新校区女生宿舍组团和男生宿舍组团一层钢筋绑扎完毕,正在铺设顶板;教学楼组团正做基础垫层;国际部宿舍组团开始基础钢筋绑扎,国际部教学实验组团桩间土挖运完成,开始清理基槽。
4.继续强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年内完成标准化学校190所,明年再创建190所,确保“十二五”末布局调整保留的成建制学校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
已成功创建74所学校,正对今年第二批拟创建学校进行考评验收。
5.加强市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城区学校布局规划修编工作,由各区按照学校布局规划每年在城区内新建中小学1—2所,逐步缓解城区居民子女入学难问题。2015年底建成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市城区学校布局规划修编工作已启动,市开发区皇甫中小学、华龙区东环路中小学的规划选址工作完成。市中小学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训练馆已完工,综合楼和安全教育楼主体已封顶。
6.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2014年建成210套,2015年建成260套,进一步改善特岗教师、支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2014年210套农村教师周转房基本完成,2015年农村教师周转房项目正在安排部署。
7.提高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市直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2015年起小学、初中分别达到630元和830元,纳入当年财政预算。根据省有关文件规定,落实全市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市财政局编制2015年部门预算时,将切实保障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达到630元和830元,同时,按有关文件规定,落实市本级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8.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每年召开两次校企合作联席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年内出台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
市教育局和市工信局正商谈校企合作有关事宜,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正在起草。
9.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确保2015年教师节前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年内出台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的政策。
华龙区、濮阳县已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公办幼儿园;清丰县17个乡镇10个乡镇已完成,剩余7个乡镇正在建设;范县12个乡镇3个乡镇已完成,7个乡镇主体完工,剩余2个乡镇2015年建设;台前县9个乡镇6个乡镇已完成,1个乡镇正在建设,剩余2个乡镇2015年建设;南乐县12个乡镇8个乡镇已完成,1个乡镇即将开工建设,剩余3个乡镇施工设计图纸完成;工业园区和示范区各1所公办幼儿园,正在做前期工作。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文件正在起草。
1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盘活教师编制资源,年内出台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实现教师编制动态管理。
市委编办已印发了《关于严格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范围及管理的通知》(濮编办﹝2014﹞46号),对县区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使用进行检查,确保省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规定用于基础教育。开展中小学教育调研工作,切实摸清市直、县区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教职工队伍及在校生等情况,研究全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的办法。截至目前,已完成市教育局所属中小学校和市油田教育中心所属中小学校的调研工作,正在对华龙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及5个县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情况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