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开发区按照“基础先行、优化环境、搭建平台、保障项目”的思路,科学谋划、创新理念,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超前谋划,市场运作,创新融资理念
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转变理念,把产业集聚区道路、管网、桥梁、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打捆包装,整体设计,对外招商。通过公开招标,择优筛选,确定总承包中标单位,率先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快速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完成1座大桥、8座中桥、道路84.973公里、污雨水管网300公里及配套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规划衔接,强化服务,全面优化施工环境
一是纳入整体规划。开发区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衔接,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设计标准,互联管网,统筹推进。二是做好群众工作。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做到征地、拆迁、补偿公开透明,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抢进度、赶工期奠定了基础,争取了时间。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区、镇(办)两级干部从大局出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创造了宽松的施工环境。区住建局作为牵头协调部门,在项目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积极协调督促施工单位保证物料供应,加快施工进度。铁丘路提前三个月建成通车,太行路、胜利路、创新大道等提前达到通车条件。
三、科学调度,动态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
一是科学制定方案,明确用力。加强与路桥公司对接协调,对施工计划、方案等及时研究讨论,确保施工步骤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二是健全工作机制,使出全力。实行县级干部分包制,完善重点项目代办、帮办、领办及并联审批制度,建立科学公正的项目考核办法,形成了责任到位、科学高效、监督有力的工作格局。三是注重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兜清底子、提前介入,主动与电力、通信、水利、市政等有关部门沟通对接,为聚集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两年来,共迁移高压线杆130多个、塔基90多个,迁改电力线路6800余米、通讯线缆6500余米,拆迁各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修建濮水路、铁丘路、皇石路、创新路等12条道路,铺设污雨水管网22公里,产业集聚区路网框架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