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仍未根本好转,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市上下超前谋划,主动作为,以项目为抓手,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着力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以改革为动力,全面释放经济发展新活力;以民生为中心,努力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确保了经济社会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相对较快增长。但与年初目标相比,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半年部分经济指标仍处于低位运行,持续较快发展压力依然较大。总体上看,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有忧、忧中有机”的基本特点。
一、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形势
全市上半年GDP完成571.34亿元,增长10.3%,居全省第1位,但距年初确定的计划增长目标11%相差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4.1亿元,增长4.5%,居全省第4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96.58亿元,增长11.7%,居全省第2 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10.65亿元,增长8.5%,居全省第9位。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实现了“双过半”目标任务。
主要指标中,一是农业生产、工业增加值、用电量、外经外贸、存贷款等部分指标完成较好。其中,夏粮实现丰收,夏粮总产155.36万吨,较去年增加3.88万吨,增幅2.56%,实现“十一连增”;播种秋作物面积399.21万亩,秋作物播种已基本结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4.85亿元,增长12.9%,较去年下降3.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自今年一季度以来,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波动不大。工业用电量完成27.33亿千瓦时,增长11.47%,同比增长0.97个百分点,较1-5月份提高0.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其中,重工业用电增长较快,增长15.53%。进出口总额完成3.43亿美元,增长8.9%,其中出口完成3.07亿美元,增长8.2%,总量居全省第7位,增速居全省第10位。利用省外资金97亿元,增长19.2%,居全省第5位,完成目标进度57.7%,目标进度居省首位;利用境外资金2.59亿美元,增长24.5%,居全省第5位,完成省定目标60.4%,目标进度居全省首位。存贷款方面,六月末,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085.51亿元,较上月增加46.63亿元,增长4.49%,同比多增31.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9.46亿元,较上月增加12.89亿元,增长3.09%,同比多增2.16亿元。二是部分指标呈好转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处于历史低位,但呈缓慢回升态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98.54亿元,增长12.9%,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但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较1-5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呈逐月小幅攀升态势,增速居全省第7位。三是投资、财政等指标增幅不理想。上半年,投资、财政收入指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增速显著放缓。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8.24亿元,增长20.2%,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趋势,增速较1-5月份、一季度高0.4、0.1个百分点,较去年下滑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4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11.7%,居全省第9位,较一季度和1-5月份分别下降16.4个、2.4个百分点,同比下降9.7个百分点,跌至近5年来的最低值。四是十项重点民生工程推进顺利。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方面,市工人文化宫项目、市图书馆新馆项目按计划推进,市科技档案馆项目正在设计建设方案,市民综合活动中心项目已完成项目设计前期考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已开工16个项目、10099套。加大农村公路改造力度方面,全市农村公路1000公里改建项目已全部开工。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方面,年内确定改扩建20所乡镇卫生院,目前已开工10所;年内确定新建改建600所村卫生室,目前已开工538所,已竣工57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政府将新建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综合平台,对市场流通的食品建立从生产到消费全程跟踪监控。项目已正式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综合整治城市水系、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改善教育基础设施方面,整体按节点目标顺利推进。
从经济运行的特点看,一是地方工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突飞猛进。在中央、省属大型企业增加值负增长的情况下,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地方工业快速成长。1-5月份,全市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4.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产业增长达40.7%,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上半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7.25亿元,增长19.4%,与1-5月份持平,连续5个月居全省首位。二是重点项目持续发力。上半年,全市337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3.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5.2%,其中19个项目建成投产,253个项目在建,65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工作,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节点目标。6月底,又集中开工了103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22.5亿元,将对第三季度全市投资形成有效支撑。三是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332.81亿元,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450亿元。产业集聚区内施工项目达309个,新开工项目110个,新投产项目52个。投资15.5亿元的君恒长链二元酸、投资10.5亿元的龙迈电动车产业园、投资10.5亿元的深圳数码港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龙迈电动车产业园、河南金玉油脂食用油、御生堂制药等19个项目相继投产,将有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华龙区特色商业区年内已签约北京王府井、家乐福等知名服务业品牌项目5个,总投资33亿元;1-5月,恒丰商业综合体、联华城市广场等重大服务业项目已完成投资26.56亿元,完成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服务业集聚发展初具规模。四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签约汇源百万肉羊养殖、豫北汽车物流园、中福矿山机械等亿元以上招商项目92个,投资总额390亿元,增长11.4%。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总投资141.1亿元。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宏观上看,为倒逼经济转型,国家对经济增速下滑的容忍度有所增加,房地产调控没有放松,经济政策转向定向微刺激,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全国、全省经济增速普遍放缓的大环境下,濮阳经济运行“进中有忧”,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在情理之中。结合濮阳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乏力。从1-5月份情况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仅居全省第14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分别比安阳、焦作高1个、2.3个百分点,但低于鹤壁、新乡6个、1.2个百分点,比增速第一的开封低6.4个百分点。上半年增速比1-5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也没有出现大幅提升,低于去年同期6个百分点,仍处于全省下游水平,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有待增强。投资乏力的主要原因是在建项目减少,投资后劲不足。从1-6月份情况看,全市新开工444个项目,年度计划投资710.7亿元,而进入省统计库的仅229个,同比下降12.3%,计划总投资303.5亿元,同比下降18.8%。具体来看,一是基础设施项目减少。由于我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近几年不断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大部分项目陆续建成,高强度投资阶段基本完成,投资支撑有所下降。重大项目上,范台梁高速未如期开工,没有形成有效投资;晋豫鲁铁路建设已接近尾声,投资大幅下降,今年计划投资仅5亿元,远低于2013年40亿元投资完成额。城市基础设施上,中心城区、各县城综合提升和大规模拆建任务基本完成。2013年全市城建重点项目45个,计划投资156.48亿元,上半年完成113.6亿元,而今年城建重点项目43个,计划投资115.2亿元,上半年仅完成投资78.4亿元,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减少35.2亿元。二是工业投资低位徘徊。由于国内外市场尚未出现根本性好转,企业投资观望情绪浓厚,部分项目投资出现暂停或调整。如碳四产品面临产能过剩,龙润化工临时调整二期投资计划,至今尚未开工建设。从1-5月份看,全市工业投资200.32亿元,增长8.4%,低于去年同期14.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8.4个百分点,豫北6市中仅高于济源,比鹤壁低30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投资、销售双双下滑。受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居民购房意愿下降,全市商品住房成交均价止涨回落,房地产投资、销售双双出现下滑。上半年,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97亿元,同比增长27.6%,较去年下滑18.4个百分点。从建设情况看,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16.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连续两个月负增长之后小幅回升;房地产竣工面积达到46.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0.3%。从销售情况看,全市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批准预售套数均大幅提高。1-5月份,市城区商品房批准预售面积69.72万平方米,增长198.81%,商品房批准预售套数5778,增长99.52%。但商品房销售面积下滑,累计销售41.65万平方米,下降6.8%,销售情况仅好于济源(-40.2%)、三门峡(-14.3%),居全省第16位,分别比安阳、鹤壁低62.1个、34.7个百分点。四是农业项目启动较晚。2013年上半年,中央大部分农业项目投资计划已下达,并开始实施。而2014年度千亿斤粮食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农业项目1亿多元的投资计划尚未下达,导致项目迟迟不能实施,对第一产业投资影响较大。
(二)工业经济面临需求不足和要素制约双重挤压。近年来,虽然我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以中原油田等大型企业为主的石化产业依然在全市经济中举足轻重。产品以能源、原材料等初加工产品为主,多处产业链的中低端,对市场需求反应较为敏感,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方面,受市场需求影响,部分企业订单不足、产品价格下降,经营形势不佳。前5个月全市重点监测的12种工业品价格中有7种同比下降,其中尿素、三聚氰胺、水泥、原油同比分别下降29.7%、15.2%、2.1%、3%。甲醇、二甲醚虽然同比上涨,但较年初分别下滑达13%、14%。大化、乙烯、永金、龙宇等重点企业均亏损。受中石化、中石油压缩投资影响,信宇机械、中泰钻采、中拓管道等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也普遍存在订单不足情况,产值增速下滑。另一方面,企业经营要素制约不断凸显。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成本提高,前4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7.4%,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增长14.4%,财务费用增长18.5%,企业普遍经营压力较大。资金方面,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可供抵押质押的土地、房产、设备、商品不多等问题。从一季度末人行、金融办调研情况看,800多家中小企业中,有融资需求的企业126家,资金缺口总额达31.52亿元,其中希望贷款解决的就有25.18亿元,占79.89%。劳动力方面,成本不断攀升,人员流动性增强,技术工、熟练工用工缺口较大,新三强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因熟练工不足,导致不能达产达效。能耗指标上,上半年,由于对部分高能耗企业限电,全市万元GDP能耗指标基本完成下降3.2%的省定目标。但是,下半年随着企业生产负荷提升,完成省定目标压力很大,部分企业将再次面临限产。另外,今年3月至4月份,为配合濮东500千伏变电站投用,全市部分线路、变电站有序停电施工,也对全市工业企业正常生产造成一定影响。综合电量累计损失3608万千瓦时,影响全市工业增加值4亿元左右。
(三)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压力较大。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增速下滑、非税收入持续减少是我市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因素。一是受“营改增”政策影响,营业税增速低位徘徊。上半年营业税累计增幅分别为6.1%、2.9%、6.4%、1.9%、2.0%、7.9%,较去年分别回落13.7、15.2、24.8、37.1、30.3、27.2个百分点。6月1日起,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由省级汇总纳税,将进一步影响我市营业税增收。二是企业所得税持续下降。受中原油田减量跌价、大化、乙烯持续亏损等因素影响,企业所得税增长缓慢,1-4月份增速降至0,上半年虽略有回升,增长2.5%,但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自年初呈持续回落态势,后期收入形势不容乐观。三是非税收入大幅减少。受国家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影响,大批行政收费项目被取消,我市非税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上半年,全市非税收入增长2.1%,同比下降28.5个百分点。
(四)服务业发展依然较为缓慢。虽然近年引进了一批服务项目,但整体上看,我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内部结构不优,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从宏观上看,我市城镇化水平不高,对服务业的拉动力较弱。2013年,我市的城镇化水平为36.7%,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0个百分点,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和生产要素集聚能力不强。同时,工业发展整体层次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生产经营活动的分工不够细化,研发、设计、内部运输、仓储等活动剥离不够,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从微观上看,一是商贸物流业整体规模小,缺乏龙头带动企业。前5个月,全市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41.2%,贡献率为48.6%,对全市消费品市场拉动作用不明显。二是农村消费市场开发不足。我市多数商贸企业规模小,辐射面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较差。前5个月,全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9亿元,仅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6.3%,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没有充分发挥。三是新的消费习惯对消费产生一定冲击。随着中央“八项规定”逐步落实,公务接待、宴请等消费习惯悄然变化,对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产生一定冲击。同时,网络购物的兴起,对我市传统商贸零售业也产生较大影响。
三、下一阶段形势判断及措施建议
从目前的经济数据看,我市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有一定压力。但宏观上看,经济运行正出现积极的一面。从全国看,6月份,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0%,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表明制造业延续了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同时,随着中央简政放权等多项改革措施的逐步落实,经济增长活力动力将进一步激发。从全省情况看,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共同构筑起了我省的三大国家战略框架。中原经济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都与濮阳直接相关。我市是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是粮食生产核心区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我们也正在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积极对接。这三大战略的实施对于我市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发展空间,打造开放新格局意义重大。从我市实际看,由于我市经济总量相对较小,政府经济调控措施效果容易显现。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在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培育、服务业发展、企业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经济运行有不少亮点,积极、有利的因素也在不断积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础没有改变,经济运行“忧中有机”。下半年,要继续抓好以下几方面措施的落实,确保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打下基础。
(一)继续强化固定资产投资。一是加快各类投资项目建设,掀起投资高潮。对337个省市重点项目分类督导,突出抓好训达油脂公司食用油、黄河路东延等即将竣工项目建设,力争早日投运;对中原总机厂退城入园、新天龙广场等应开未开项目,加大协调推进力度,针对遇到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积极主动进行化解,确保项目尽快开工。围绕濮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加快路网工程、市图书馆、文化宫建设,加大公共服务项目、第十三届省运会场馆等项目协调力度,确保顺利开工。农业方面,做好千亿斤粮食工程、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中央投资下达后,尽快开工,形成有效投资。服务业方面,加快申新泰富国际商贸城、亿丰时代广场和七星购物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促其尽快建成投运。同时,加快马颊河、濮水河城市水系治理、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完成。二是加快集中开工项目推进。抓住当前施工的黄金季节,强力推进天盛化学纤维素醚、濮阳县引黄调蓄及生态水系工程等103个6月份集中开工项目建设,早打基础、早出形象,确保尽快形成投资支撑。三是做好项目集中谋划工作。第三季度项目集中谋划活动已于6月底启动。根据《濮阳市2014年项目谋划方案》,有关部门、各县区要尽快对接中央、省有关部门、知名科研院所,拓宽项目生成渠道,确保今年新谋划入市级库的项目达到300个以上,市级项目库项目个数动态保持在1000个以上。四是抓好企业统计数据入库等基础工作。对已开工在建项目,加快有关入库手续办理,应入尽入,应统尽统,确保准确反映投资完成额等项目情况,最大限度保证形象投资与统计投资同步。
(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强化龙头企业的招引和培育。首先,突出抓好丰利石化丙烯丁二烯、中原大化气化岛、甲醇制芳烃、文23战略储气库、龙润二期等目前正在推进的重大项目,打造产业龙头。其次,围绕“131”工程再谋划一批龙头型项目。强化与央企、省企和知名民企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沟通对接,研究其发展规划和区域布局,有针对性地开展登门拜访,力争在濮阳布局重大生产力项目。第三,结合项目集中谋划活动,科学指导县区、企业围绕“131”工程重点培育产业,谋划一批质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鼓励企业扩能,培育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二是积极推进“131”工程。针对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的一系列“131”工程支持政策,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 “131”工程涵盖的项目,尤其是重点培育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在融资需求、资源调配、土地指标、环评容量等方面能够真正得到扶持。三是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争取更多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同时,鼓励传统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形势,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发展的转型。四是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以城镇化需求为导向,推动休闲体验、医疗保健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做大做强。以中国濮阳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和东北庄杂技文化旅游园区为平台,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科学规划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布局,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加快推进路港国际综合物流港、豫北商贸物流园等项目建设。
(三)加快推进载体建设。一是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按照“131”工程确定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着力引进龙头型、基地型企业和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增强产业集聚区发展新优势。突出抓好服务平台建设,力争下半年建成投用一批综合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中心、创业服务中心、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功能平台。同时,按照《濮阳市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促进产业集聚区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加快“两区”空间规划和控规详规的编制及评审工作。以华龙区特色商业区为重点,着力实施好一批重大项目,引导服务业集聚,不断提升我市消费市场档次,打造区域性的消费中心,激发潜在消费能力。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为切入点,突出抓好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业主培育和项目整合,提高全市设施农业建设面积,强力推进园区建设。
(四)着力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做好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的沟通反馈机制,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求,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对重大项目推进情况,逐个排查分析,找出问题,逐一协调解决。落实好“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企业投资信心。二是积极缓解环境压力。面对下半年环境压力较大的形势,严格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实施能源消耗强度和总量“双控”管理,从严控制高耗能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加快推进重点节能改造、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中水回用和废水治理等项目建设。推进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乐县产业集聚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三是打造诚信政府。针对信宇机械、中拓管道、昶森电子等企业提出的优惠政策未能落实的问题,尽快予以解决。建立健全政策跟踪落实机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政府出台或承诺的土地、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四是持续深入推进“一创双优”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作风、创新观念,打造人和优势,营造良好的赶超发展氛围。
(五)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针对目前财政收入增速持续回落的现状,加快推进社会综合治税。财政部门加强与发改、统计、税务、国土、住建、工商等部门协作与信息沟通,密切关注收入指标变化趋势,特别要加强对中原油田、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纳税大户和新投产项目的监控,以及时调整组织收入的应对措施,防止税源流失。同时,强化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对薄弱环节逐项进行分析,加强重点收入项目分户、分项跟踪督查,严格依法按程序征收,确保应收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