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濮阳赶超发展的大潮中,市濮上生态园区管理局勇挑重担,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在完成绿色庄园、濮上园提升的同时,高标准打造了700多亩的西部竹海、“一河两路两园”、濮上园北大门等全新景观,以大手笔扮靓了濮阳西大门。
一、理念新,引领突破源头
登高方可望远,谋深才能计长。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园融合、城园一体”理念,濮上园区管理局精心谋划,掀起了园区扩建提升高潮,一举打破了多年停滞不前的沉闷局面。思想上,破除“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没钱不干事”的旧思想,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及时完成了物料供应、机械租赁和人力保障等工作,保证了施工需要。设计上,以第三濮清南为轴线,精心打造了迎宾大道和G342两侧精品绿化带,实现了游园与城市的无缝对接。经营上,提出了“开放”理念。濮上园和绿色庄园两景区相继向社会免费开放,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二、作风优,夯实提升基础
责任激励担当,担当成就事业。面对前期荒沙滩上崛起庄园的既有成就,濮上生态园区管理局干部职工没有固步自封,裹足不前,而是大胆突破,主动作为。克服资金不足、人手短缺、施工黄金季节短、绿化任务重等困难,全员上阵,力量下沉,有效推进了工程进度。在改造提升及绿化过程中,全体员工不计得失,敬业奉献,不怕苦、不叫累,自觉打破正常的作息制度,放弃节假日,早出晚归,加班加点,赶进度,抢工期。施工过程中,把好苗木选择关,凡外地进区苗木,明确专人查清苗木原属地,查明是否带病进区,发现问题一律清退,确保了近200个绿化品种全部达标;把好栽植关,挖坑一律机械化,树穴规格统一,回填优质土,施加底肥。把好养护关,注重后期绿化养护,浇水管理,确保了绿化质量和提升标准。
三、速度快,抢抓提升良机
一是及早谋划。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谋划西部竹海建设和“一河两路两园”绿化提升,会同市市政园林局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提前到江苏、上海、山东等多地联系苗源,并确定了施工队伍,为开春绿化施工做好了充分准备。二是精心组织,成立绿化提升建设指挥部,逐级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人、建设标准和完成时限,每天召开碰头会,解决当天发现问题,确保小问题不过夜,大问题不隔天。针对绿化苗木来源地不一,运输距离长等问题,采取边设计、边购苗、边施工的超常规运作方式,苗木随来随栽,带坨栽植,各项绿化工作交叉进行,极大提高了绿化效率和提升效果。三是主动协调。园区扩建与提升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濮上园区管理局为把握主动,提前介入,积极与开发区皇甫办、新区开州办对接,协调解决地面附着物清理和土地征用事宜;与市公路、市政等施工部门对接,统筹安排施工区域,合理组织施工程序,保证了现场不窝工、不停工;主动协调濮阳南水北调支线工程,优先完成西部竹海区域施工,避免施工交叉,浪费资源。在各方的密切协作下,濮上生态园区提升创造了多个施工新纪录:“一河两路两园”绿化提升从进地到完工,仅用2个月时间完成了G342和迎宾大道两侧绿化任务,栽植各类乔灌花木160多万株,铺设草坪6.7万平方米,挖湖堆山20万立方米,形成湖面120亩。西部竹海仅用50天完成了700余亩地形整理,挖运土方25万立方米,栽植各类竹子40多万株。
四、标准高,铸就精品景观
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建设,是濮上园生态园区扩建提升的两大原则。新落成的濮上园北大门,气派壮观,卧式风景石、缤纷的花海绿世界、碧波荡漾的湖水,成功扮靓了城市的“西大门”。700多亩的竹海面积,形成濮阳入市口的新地标。“一河两路两园”围绕河道做文章,扩湖增绿,修闸提水,同时打造“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精品园林景观,体现了“路园融合、城园融合”的理念。1000余亩老化的枣林向精品园林景观 “华丽转身”;海棠苑内西府海棠、四季海棠等十几个品种明媚动人、楚楚有致,展现了中原第一园林的独特魅力。
市濮上生态园区管理局是我市赶超发展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其在城市建设与提升中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追求卓越的工作标准,是加快濮阳赶超发展之必需。为激励先进,推动发展,现对市濮上生态园区管理局予以通报表扬。各级各部门要以先进为榜样,立足本职、服务大局,提高标准,打造精品,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求进,奋力赶超,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