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贵在落实,落实之要,贵在执行。任何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是执行和落实的结果,没有执行和落实作保证,再好的战略也只是一句空话,再好的政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目标也只是一个理想。因而加强作风建设的关键是提高执行力。
执行力是督查机构的看家本领,是督查工作的生命线,通过督促检查、协调服务、通报问责等一系列措施,有效解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中梗阻”、打折扣等问题,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工作快速有效落实。
打造最强执行力,要践行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能否担当、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在我局正对大门的墙上悬挂着一条格言: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勤于督查,铸造市委市政府抓落实之利剑。这是市委市政府对督查局的要求,也是我们的工作态度、工作标准。在当前我市赶超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一些干部在其位而不担其责,遇到问题绕道走,不敢一抓到底,不敢面对矛盾,影响了决策部署落实,影响了濮阳赶超发展。践行担当精神,就是要始终保持对那些不作为、慢作为行为的高压态势,对那些推一推动一动、不推就不动,以及推诿扯皮、明诺暗抗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坚持原则、勇于亮剑、敢于问责,通过督查问责使干部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提高执行力。
打造最强执行力,要强化忠诚履职的责任意识
意识引导行为,影响行为。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强化责任意识是前提。党员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何职,都有各自的职责,都必须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能。不可忽视的是,有些党员干部感叹“为官不易”,工作热情和闯劲下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敢负责、不想负责、不愿负责,暴露出“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哪个单位领导的责任心强,就能主动作为、步步领先;缺乏责任心,就会消极怠工、停步不前。在督查局,我们响亮地提出:“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我们要求并引导所有人员树立一督到底、锲而不舍、不见成效不罢手的精神,敢督、敢查、敢于碰硬,一旦发现决策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就紧盯不放,及时研究对策措施,一个一个地去解决、去落实,直到市委市政府决策得到落实为止。
打造最强执行力,要恪守舍已为民的公仆情怀
公仆情怀是领导干部提高执行力的基础,也是执行力体现的核心内容。在督查工作中,我们始终把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作为督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成立三年来,坚持把网民留言办理工作作为解决群众利益诉求、推动网络问政到网络理政转变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优化方式,强化措施,构建了各级各部门承办、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督办、有关部门会商协办和分层办理的督办体系,累计办理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网民留言、《市长信箱》9627条,办结回复率达98%以上,解决了一批关乎民生福祉、事关濮阳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连续三年荣获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把群众的事当作大事来办,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牢固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需,解群众之难,下大力气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转变带来的变化。
执行力提升,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当前,全市改革发展任务艰巨,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场场都是“攻坚战”,件件都是“硬骨头”。必须把全市干部队伍的主力引向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以披荆斩棘的决心、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永不言退的坚持,在推进重大工作、重大任务上发挥执行力、提高执行力、检验执行力。
(本文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局长李剑飞同志在优化干部作风大论坛上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