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搬迁扶贫,是帮助黄河滩区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办法。但在具体实践中,应如何有效推进这项工作?
带着这个问题,4月23日下午,市委书记段喜中来到范县张庄乡,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乡亲们和基层干部深入交流、征求意见,询问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所盼。
市委常委、秘书长王保华,副市长吴新普,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扶贫办、市委农办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一
帮助黄河滩区群众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的有力支撑。
木材加工是张庄乡的主导产业。该乡在此基础上,引进了浙豫木业有限公司浙豫木业城项目。项目总规划用地4800余亩,总投资50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实现利税36亿元,解决30000人就业,成为当地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中,一期占地682亩,主要建设标准化厂房,用于安置现有木材加工户,为其提供技术、资金支持,配备供热、干燥等辅助设施;同时,积极招引木材精深加工企业入驻,打造集生产、贸易、研发为一体的多元化木业城。
在项目展厅,段喜中查看了地板、实木门、钢琴等产品实物。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杨木改性技术,可使较为松软的杨木硬度从275达到750以上,从而符合地板、家具等加工需求。
段喜中在与附近木材加工户细算经济账后,对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实现当地木材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形成“原料→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有利于提高木材加工的水平和档次,提升产品附加值,形成木材加工产业集群。他希望,项目单位要切实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早日建成见效。
二
实施搬迁扶贫,首先要解决滩区群众搬迁后的安置问题。
张庄乡在乡政府驻地附近规划了占地面积3600余亩、可容纳6100户2.5万人的白杨社区,并于去年3月开工建设。白杨社区负责人说,社区工程建设分三期进行,预计于2018年全部建成;社区共有多种面积住房,以满足不同群众需求;一期工程建设住房1140套,目前已有1700户交款订房。
在社区展厅,段喜中观看了社区规划沙盘,并向负责人详细了解了住房售价等有关情况。
三
“在会议室里太拘束,今天天气也不错,咱们在外面聊一聊吧。”
在张庄乡前房村村委会小院,段喜中与30余名滩区村的村干部、群众代表围坐一圈,全面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愁。
村里有多少人口,去年人均收入是多少,现在盖房子的多不多,盖一处宅子需要多少钱,村里对实行搬迁扶贫的反映如何……段喜中问得详细、听得认真,村民们答得真诚、说得实在。
在座群众中,有一位特殊的老人———范县财政局原局长、77岁的赵华清。他在范县工作了40多年,对黄河滩区人民的苦楚深有感触,也亲眼见证过黄河泛滥给滩区人民带来的灾难。全市黄河滩区扶贫开发五年攻坚行动动员大会召开后,他跑遍了范县几乎所有的滩区村,了解滩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心理诉求,形成了黄河滩区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接过这份手写的调研报告后,段喜中向赵华清表达了衷心感谢。他说,从长远看,搬迁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安全这个最大的后顾之忧。搬迁之后,群众可以踏踏实实地建好各自的家园,并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得到较大改善。
段喜中说,省委、省政府一直在主导滩区群众的搬迁扶贫,认识到了滩区群众真正脱贫致富必须解决根本的问题。但搬迁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他与在场群众细算经济账:省委、省政府近期决定,每个沿黄低滩区地市选择一个搬迁试点,由国家、省给予一定搬迁补助,再由市、县进行补助,加上原有村基、庄基复耕后进行流转或置换建设指标进行交易,由政府主导组织、统一规划建设、严格控制成本,有望在少投入或不投入的情况下,顺利实现搬迁。各户还可根据人口和经济状况,选择住房数量和住房面积。
段喜中说,搬迁之后,对原有村基、庄基进行整合复耕,就具备了流转的基础。流转必须有规模,有规模就有了效益。群众在收获土地收益的同时,在农业园区务工还可以收获工资收入,收益风险大大降低。滩区群众要树立长远眼光、算好经济总账,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避免因流转门槛设置过高,影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大规模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段喜中说,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要学会替群众着想,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搬迁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段喜中还就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帮助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