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再别康桥
来源: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发布时间:2014-2-7 13:57:19  浏览次数:1282次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徐志摩(1897.1— 1931.11),现代诗人、散文家。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他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再别康桥》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旅游欧洲的归途中,时值1928年11月6日。“康桥”现在通译为“剑桥”,英国的学术、文化中心,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也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这次重游康桥是在一个夏天的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对往事美好回忆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但遗憾的是,由于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迎接他。于是,他就一个人漫步在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感受那美好的回味。在他乘船归国途中,在汹涌澎湃的海涛声中记下了重返康桥时的感受。    

  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全诗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表现出诗人高度的艺术技巧,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在我国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近十来年,大批中国留学生来剑桥学习,从伦敦来剑桥一日游的中国人更是每天数以百计,络绎不绝。2008年7月8日,剑桥大学著名的国王学院终于在剑河之滨的一块草地上为中国诗人徐志摩立了一块白色大理石的诗碑。诗碑上录着徐诗《再别康桥》里的第一行和最后一行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成为中英文化交流的见证。

                                           (推荐者:冯秀芳)

相关链接

    暂无相关文章
>>>>>>>>>>>>>>>>>>>>>>>>>>>>>>>>>>>> 您是第位访客 <<<<<<<<<<<<<<<<<<<<<<<<<<<<<<<<<<<<
CopyRight © 2019-2026 pydc.gov.cn |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邮编:457000 电话:0393-6667008 邮箱:pysdcj163.com
本站图片及文字(转载内容除外)归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备案编号:豫ICP备15033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