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濮阳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2012—2020年)》获河南省政府批复的消息,让许多市民倍感振奋。不少市民想知道,濮阳为什么要进行城市转型,转型后的濮阳会是什么样子,濮阳又将如何进行城市转型。记者请相关人士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转型背景:资源枯竭促使濮阳转型
濮阳是随着中原油田的开发而兴建的石油城市。但是,随着中原油田油气开采难度的不断加大,原油、天然气的储量产量逐年下降,油气资源优势逐渐弱化,直接影响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濮阳市进入石油资源枯竭城市的行列,必须实施经济转型。
具体来看,进入资源枯竭城市行列的濮阳,面临六大问题:油气资源枯竭趋势明显,支柱产业支撑能力不强,油气相关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就业形势严峻,群众生活脱贫困难,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
未来5到10年,濮阳仍将处于工业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继续依赖资源消耗与低成本要素投入、过度依赖投资拉动与产能扩张,已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快推进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升级,是濮阳市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转型目标:2020年城市转型基本实现
濮阳市的转型定位是: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为总体要求,以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为目标,建设“一前沿、一通道、两中心、三示范”,打造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融合链接示范区、豫鲁冀省级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出海通道。
“一前沿”为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一通道”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两中心”为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豫鲁冀跨区域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三示范”为国家新型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示范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示范区。
为此,我市也制订了转型战略目标,即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总体目标,2013年完成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战略初步部署,到2015年,资源枯竭带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到2020年,资源枯竭带来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产业转型:五大产业谋求产业接替
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第一是油气勘探采掘业,依靠科技进步,稳定东濮油气田产量,拓展国内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加快油气采掘配套产业发展,推进油气勘探、开采和管理方式的优化提升。第二是化工产业,以石油化工为龙头,以煤化工和盐化工为两翼,深入推进与中石化集团、中石油集团、河南煤化工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实现原料多元化、上游规模化、终端精细化,打造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产业基地。
做强做优传统产业。一是林纸林板及家具产业,重点抓好“林———浆———纸”和“林———板———家具”两条产业主链,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二是食品产业,加快以果蔬、食用菌、肉制品、面制品和玉米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食品规模化,以香肠、牛肉等产业为主的传统食品产业化,打造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集聚发展的特色食品生产基地。三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石油装备、专用汽车和数控机床,探索发展矿山机械等产品,打造区域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新材料产业,依托耐火材料和化工产业基础,及时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动态,坚持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着力打造以高档耐火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新能源产业,以新型动力电池和太阳能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重点,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推动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的延伸过渡。三是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微生物制药和玉米精深加工,加快发展蛋白质纤维、生物育种和生物质能源,努力提升我市生物产业竞争优势。
跨越式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将濮阳建设成为豫鲁冀交会区域重要的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大力发展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等业态,推动全市尽快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配套功能完善的大型商贸流通体系。优化提升文化旅游业,努力把濮阳建设成为区域性著名的历史文化型旅游目的地城市。培育壮大其他服务业,包括加快发展金融业,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壮大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等。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培育特色农业,发展设施农业。
城市转型: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
以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为切入点,实施“北拓东进”战略,着力打造豫鲁冀省级区域中心城市。
建成区以持续实施中心城市综合提升工程为重点,通过管理、教育、改造、建设四条途径,提升城市品位和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大力度推进城中村、旧住宅小区、旧商业中心、旧商业街改造提升。
濮阳新区要立足于建设灵韵濮水、秀美龙都、活力智城、生态宜居的现代复合型城区,成为市域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对接环渤海开发合作示范区、生态宜居示范区、豫鲁冀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为濮阳建设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社会转型:搞好民生建设和谐濮阳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20年,城乡学前教育基本得到普及,基本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现代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力争创建一所本科层次学历的普通高等院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到“十二五”末,五大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加大社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推进社会福利事业转型发展。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成社区居民“15分钟就医圈”。
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就业层次,开展就业培训,到2020年,油地人员的就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就业结构更加合理,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的多渠道、多元化和灵活性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
全力支持油田建设,促进油地和谐。坚持把油田持续稳产作为政治任务,抓好油区综合整治,全力支持油田勘探开发建设。
生态转型:抓好环保建设美丽濮阳
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水污染防治,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制度,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开展土壤污染整治,保护好耕地。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实现企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加大淘汰力度,降低污染负荷。强化油区环境治理,加强对中原油田油气开采可能造成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及井场周围土壤污染的监督检查,使勘探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三废”不落地,达到治理指标。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沿黄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实施沿黄滩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沿堤防护林带,构建沿黄生态涵养带和绿色生态走廊。强化区域生态保护,以治水、复耕、造林、净气为重点,加强渔区生态建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形成市区森林环抱、村镇林木环绕、道路绿树成荫的生态格局。加强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毒有机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控制,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重点行业污染控制为重点,保障地方区域大气质量符合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