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人声鼎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施工现场井然有序,运货车辆往来穿梭……时下,穿行于龙都大地,一个个已建成投产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让人心潮澎湃。
还有一组数据更令人振奋。“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先后组织参加中博会、厦洽会、河洽会等各类国家和省办招商活动32次,自主举办2011濮阳国际精品杂技艺术节经贸活动、2011年大京九经济协作带第十三届市长联席会经贸活动、2012中国濮阳·二月二龙文化节经贸活动、濮阳市建市30周年经贸活动及各类驻地招商活动41次,累计签约项目49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400.3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8.91亿美元。
以招商引资落实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始终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拉动经济赶超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大力度,创新载体,用大招商、大项目带来濮阳经济的大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亮点纷呈
有人这样说:“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客商是‘船’,招商就是借‘船’,资金是‘风’,引资就是乘‘风’,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就是借‘船’乘‘风’,从而推动地方经济破浪前行。”
“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在搞好传统性常规招商的同时,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更加注重招商选资、更加注重招大引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招商引资热潮。
高位推动抓招商。市委书记段喜中、市长赵瑞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密切关注各地工作动态,重要活动亲自带队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拜访对接,重大项目亲自参与洽谈,极大地调动起全市上下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此外,段喜中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项目建设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未来和发展潜力,在当前区域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谁抓住了项目,谁就抓住了发展的根本。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我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拉动经济赶超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用大招商、大项目为濮阳赶超发展提供更大动力。
围绕主导产业抓招商。投资30亿元的天能(濮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落户工业园区、投资50亿元的亿丰时代广场项目落户开发区、投资20亿元的全友家私家具生产项目落户清丰县……“一创双优”活动开展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三化链接”和化工、特种玻璃及电光源、食品加工、林纸林板、机械设备制造、冶金建材、羽绒加工等主导产业,以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各县区产业集聚区为承接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促成了一大批项目纷纷落户濮阳。
搭建平台促招商。2011濮阳国际精品杂技艺术节经贸活动、2011年大京九经济协作带第十三届市长联席会经贸活动、2012中国濮阳·二月二龙文化节经贸活动、濮阳市建市30周年经贸活动……“一创双优”活动以来,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开展了多场经贸活动,积极邀请客商来濮投资考察,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招商引资之路。
健全机制助招商。2011年和2012年,我市先后修订完善了《濮阳市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奖惩办法(试行)》,建立以项目落地数量为核心内容、鼓励引进大项目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机制,把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开工率、投产率作为重要考核目标,把项目落地作为考核和奖惩的重要因素和依据。同时,我市还不断健全招商政策激励措施,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等政策措施,2013年又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等政策措施,使招商引资的体制机制更具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一系列的措施,使国内外客商看好濮阳、选择濮阳、投资濮阳的热潮持续涌现。
重点项目建设百舸争流
客商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如何让引进的项目“留得住,发展快,效益好”,是招商引资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创双优”活动以来我市积极探索的课题。
一个总结情况、解决问题的重点项目周调度制度成为我市雷打不动的制度。我市从2011年起全面实施重点项目周调度制度。每周一上午8:30,由市委书记、市长、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和主管规划城建的副市长以及发改、住建、规划、环保、国土等主要项目审批部门的“一把手”定时调度,雷打不动,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出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个高标准谋划包装项目的机制在我市严格执行。2011年,我市建立了日常谋划与集中谋划工作机制,明确了团队谋划、项目提出、科学论证、要素保障和项目推进等机制,形成了完整、科学的项目推进工作链;变发改委、工信局等少数几个部门谋划项目为发改委牵头抓总,工信、农业、城建、文化、县区等各级各部门共同谋划,形成了上下共振、左右联动的谋划新机制。其中第三季度集中谋划,其他三个季度日常谋划,确保重大项目随时包装、及时推进,实现了项目库的动态管理。
一个走进现场、直面问题的现场办公制度成为我市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一环。自2012年2月起,我市启动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县区现场办公制度,通过实地调研重点项目、新型城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等现场,与县区及项目单位负责人直面对接,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重大问题及政策瓶颈,助推区域协调快速发展。此外,我市还建立了市级领导分包和市直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市委、市政府每年选取省、市重点项目中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由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分包联系,形成了“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领导分包、一个责任单位”跟踪落实的“三个一”推进机制。
一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百日攻坚行动在我市深入开展。自2012年6月份起,我市开始推行重点项目建设百日攻坚行动。在百日攻坚行动中,我市针对每个项目都建立了详细工作台账,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和时间节点,并按照时间节点加以督导检查,确保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特别是对投资规模大、建设难度较大的项目,帮助项目单位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问题,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
数据虽枯燥但却最有说服力。2011年,我市共安排重点项目246个,概算投资80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4亿元;全年实际完成投资473亿元,占计划的133.6%,竣工投产项目159个,开工在建项目75个。2012年,我市共安排重点项目265个,概算投资1479.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4.5亿元;全年完成投资约625亿元,其中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约323.2亿元,超计划21.4个百分点。自2013年年初至9月底,全市共谋划提出713个项目,经筛选,共有517个项目初步达到市级项目库储备要求,概算总投资31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