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也是一个城市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过去三年,在“一创双优”活动的强力推动下,龙都大地掀起了一波波创新的浪潮。创新让我们探索出一条具有濮阳特色的改革发展新路子,开启了奋发后起、赶超发展的新天地,创造了有目共睹的新辉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只有持续突出创新,才能让濮阳获得腾飞的动力,续写新的辉煌。
“一创双优”活动开启了濮阳创新的篇章,闪烁着创新的光芒。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全市上下主动作为,推陈出新,催生了新理念,激发了新活力,打开了新境界,助推了新发展
地处豫东北一隅的濮阳,曾以“七城二奖”等桂冠令世人关注,成为中国中部地区一颗耀眼的明珠。然而,进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期,与外地相比,濮阳的发展沉闷了,发展速度明显慢了,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在新一轮的高标准城市建设中,濮阳落伍了,城市名片褪色了,部分干部群众开始自我矮化、自我封闭,怨天尤人、悲观彷徨,面对周边竞相发展的态势,踯躅前行的濮阳,又该如何走出困境?
创新则兴。2010年10月,面对濮阳发展的沉闷局面,市委审时度势,开展了以“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一创双优”活动,树立了濮阳发展史上的新界标。三轮“一创双优”活动着眼赶超发展,立足开拓创新,有如疾风扫落叶,摧古拉朽、推陈出新,又如甘露洒心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濮阳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启了赶超发展的新局面。
———创新催生了新理念。长期以来,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再加上既没有被列入中原城市群,又没有享受黄淮四市的扶持政策,濮阳人总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因此,封闭矮化、消极依赖等悲观情绪笼罩,推诿扯皮、懒散拖拉等不良风气盛行。以“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全市上下以新观念重新定位、审视发展,确立了“4321”发展战略,理清了“1234”工作思路,广大干部更加善于用新理念谋划工作、用新方法破解难题、用新机制推动发展,打开了濮阳赶超发展的广阔空间。
———创新激发了新活力。要打破濮阳沉闷的局面,人的精神风貌是关键。“一创双优”活动从突出创新思想观念入手,通过多“看”、多“论”打破僵局。组织“濮阳人看周边”、“濮阳人看河南”,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差距,受到了震撼,增强了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大论坛”、“大聚焦”、“大竞赛”活动,论出了担当,讲高了站位,赛出了拼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气神,“三种意识”、“三李精神”、“三项要求”成为行动自觉,全市上下激情涌动、锐意进取,内生动力有效激活、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发展合力广泛汇聚,早干快干多干蔚然成风。
———创新打开了新境界。一次次外出考察,一场场辅导报告,一回回论坛交锋,促进了干部群众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变革,形成了赶超发展的强烈共识。着眼长远发展,出台了60多项新的政策、制度、办法,形成了一整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市四大班子重点工作合力团,建立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分包县区制度,实行重点项目周调度、月点评和产业集聚区季观摩、年总评制度,深入开展对手赛、联手赛、挑战赛,形成了明争暗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组建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推行台账管理;积极探索,形成谋划、决策、督导、落实、总结的工作链条;投用阳光大厦,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加强投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以BT、BO T模式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为濮阳赶超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创新助推了新发展。“一创双优”活动积蓄了能量,创造了优势,助推了发展。用新思路超常规谋划,在持续创新中干成了一系列事关濮阳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成功谋划了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濮范台扶贫开发综合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等20件关乎当前更关乎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立足于创新,赶超发展步伐异常强劲,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连续三年强势跃升。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位次显著前移,2012年如期实现“二三五”第一个节点目标,连续两年获得省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优秀单位第一名。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实现生产总值834.36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三,继续保持了逆势上扬的好态势,全年有望顺利实现“二三五”第二个节点目标。
实践证明,“一创双优”活动已经成为濮阳发展的动力源、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是推动濮阳赶超发展的最大创新之举。从思想观念到干部作风转变,从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不断创新的结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思想观念、干部作风、发展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创新不足的问题,比如,老观念、旧思想、不敢担当、推诿扯皮等还在影响着一些人;死搬条文、条条框框、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我们的赶超发展,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新,创新是打破常规、革故鼎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开创一片新天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濮阳要打破思想僵化、优化发展环境、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改善民生,都必须继续坚持创新、突出创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当前,濮阳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赶超发展任务更加复杂而艰巨。全市上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意义,必须要突破常规,不断拓展创新的领域和深度。
———打破思想僵化需要创新。受中原文化封闭性、保守性的影响,濮阳人守成有余、闯劲不足,憨厚有余、精明不足,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总体上缺乏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和开放心态。这些文化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腐蚀了社会风气,导致一些干部思想僵化、观念落后。虽然三轮“一创双优”活动荡涤了干部的思想,激发了新的活力,但思想僵化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表现在发展观念上满足现状、按部就班、小进即满、小富即安,满足于已有的一些成绩裹足不前;表现在目标追求上不思进取、不敢超越自我,不敢进位争先;表现在工作方法上墨守成规、不敢创新、不敢超前、不敢越雷池半步。凡此种种,必须切实克服、着力铲除,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凝心聚力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为实现赶超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优化发展环境需要创新。实践证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要真正实现濮阳腾飞,必须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目前我市在发展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个别人恶意阻工,敲诈索取非法利益;个别人私搭乱建,在执法部门依法拆除时聚众闹事,阻挠正常执法;个别人乱栽乱种,在拟征、待征土地上随意增加土地附着物,套取不合理赔偿;道路脏,综合交通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和现象阻碍了城市建设管理、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度,损害了全市发展环境和社会秩序,必须用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加以解决,必须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赶超发展保驾护航。
———破解发展难题需要创新。通过三年来的赶超发展,濮阳发展速度快了,城市面貌变美了,大多数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都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但濮阳的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大都处于全省第三方阵,赶超发展仍面临许多难题。长期形成的产业结构粗放、发展水平低、质量效益差,尤其是主导产业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从客观层面讲,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赶超发展任务重难度大;土地、环保、资金等因素制约严重;实力弱、底子薄、积累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还未形成良好的区位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任务重难度大;滩区扶贫开发任务重难度大。从主观层面讲,有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作风不够扎实等问题,也有群众工作、信访稳定等因素的制约。破解这一系列发展难题,都需要突出创新,以创新破解难题,以创新推动发展,才能保证赶超目标的顺利实现。
———着力改善民生需要创新。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濮阳的赶超发展,最终要落脚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幸福指数的提高上来,这就涉及到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居住、就业、养老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一创双优”活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改善民生问题当作大事办好办实,加强“三无小区”治理,改善了城区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了城区居民生活质量。农村饮用水工程基本建成通水,校安工程建设赢得了民心民意,2013年市委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出抓好十大民生工程的庄重承诺,要兑现这份承诺,不能拘泥于过去传统的办法,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收集好、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一创双优”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持续的创新过程。面对濮阳赶超发展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体制机制等方面突出创新,再创辉煌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重在开辟未来。在新一轮“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中,面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以思想观念的创新推动干部作风转变,以干部作风转变带动发展环境优化,以此来创造更加强大的人和优势,产生更加强大的正能量。
———进一步突出思想观念创新。行成于思,思化于行。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快慢、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思想创新的程度。创新思想观念,要求必须把思想统一到濮阳赶超发展大局上来,树立科学的创新观,进一步破除按部就班、满足现状的旧观念,树立危机忧患、赶超发展新理念;进一步破除固步自封、狭隘保守的旧观念,树立合作共赢、开放包容新理念;进一步破除量钱办事、惜贷忌债的旧观念,树立市场运作、资本经营新理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必须紧扣濮阳赶超发展这一主旋律,推动全市上下思想再解放、观念再创新、精神再振奋,用优化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优势推动思想观念的创新,以创新破解濮阳发展难题,以创新创造濮阳发展新路径,以创新打造濮阳竞争新优势。
———进一步突出活动载体创新。“一创双优”活动常态化,对我们来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抓活动促工作必须抓好载体,以好载体生力,以好载体聚力。新一轮“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要引向深入,给力濮阳赶超发展,就必须要注重创新载体,拓宽渠道,丰富内涵,推动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不搞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不设置过多规定动作,善于抓好自选动作,善于破难点、聚焦点、举亮点、抓重点,做到特色鲜明,务求实效。要创新大论坛模式,将大论坛参与对象向基层、向更广范围延伸,并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和先进典型作启发式演讲或报告,促进干部群众不断交流工作创新好经验、务实创业新思路、赶超发展新举措。要选准强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集中攻坚行动的好载体,坚持“项目建设无冬季”,掀起重点项目建设新高潮;继续推行周例会制度,持续推进中心城市综合提升;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和专业谈判队伍,加大开放招商工作力度,确保“二三五”第二步赶超目标顺利实现。
———进一步突出工作方法创新。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创新工作方法,是抓住重点、破解难点的最佳选择,是促进工作、提高效率的关键和核心。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要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找准工作的主攻方向,寻求工作突破口,大胆涉足“盲区”、探索“特区”、突破“禁区”。要通过“一创双优”活动的持续开展,进一步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的能力,善于用加快领导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比如,围绕落实中央规范办公用房规定之机,借鉴市“阳光大厦”办公模式,创造条件,集中办事窗口,设立群众投诉站,做到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围绕创新社会管理,组织开展好“解决信访问题百日攻坚行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围绕发挥“一把手”带头作用,把“一把手”带头作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一种价值导向,一种责任担当,成为务实创新开展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持续创新中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进一步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是事关全局长远的关键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和制约濮阳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和制度。要以新一轮“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为新契机,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发挥好已有各种体制机制的作用。要在体制机制上求突破,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优胜劣汰,奖勤罚懒,激发内生动力,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凝聚濮阳赶超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完善落实领导带头、干部激励、工作落实、项目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台账管理、责任追究和纠错等一系列体制机制。要善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攻难点,比如,在城市拆迁方面,建立指挥部、合力团,发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效应,招商引资方面,推行党政“一把手”二分之一工作法、项目分包责任制等等。通过持续创新一系列助推濮阳赶超发展的制度,为濮阳赶超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力和核心保障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发展无穷期,创新无止境。新一轮“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大幕已拉开,催人奋进的战鼓已敲响。让濮阳承载创新精神,敞开创新胸怀,舞动创新翅膀,汇聚创新正能量,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创造新奇迹。龙都濮阳赶超发展的步伐必将势不可挡,“二三五”赶超目标必将渐行渐近,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必将因创新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