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协六届七次会议上,农工党濮阳市委提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第161号提案,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和建议。针对这些问题,市卫生局领导班子组织人员认真研究,并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整改。
一、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农民身体健康、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近年来,濮阳市卫生局将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缩小城乡医疗卫生差距作为工作重点,以推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为抓手,加大农村卫生投入,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了农村卫生工作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真正使农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截止2012年底,濮阳市农业人口311万多人,共有乡镇卫生院78所,其中中心卫生院23所,一般乡镇卫生院55所,乡镇卫生院从业人员3583人。千人口医生数1.15人,开放床位2275张,千人口0.73张。全市共有村卫生室5436所,乡村医生9039人,农村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2.46岁,孕产妇死亡率11.54/10万,婴儿死亡率8.44‰。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明显加强。一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全面加强。2008年以来,我市重点建设了32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总投资2654万元, 为9个乡镇卫生院配备了360万元的医疗设备,有效改变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差、医疗设备落后的局面,进一步强化了乡镇卫生院作用连接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作用。二是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本完成。近四年来我市共建设改造304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总投资3191万元,基本达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医疗基础条件和农民就医环境。三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2012年中央投资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5个,其中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9个,中央投资每个乡100万元,地方配套25万-65万不等,市政府已经承诺配套;农村急救体系建设项目3个,总投资81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89万元,地方配套224万元。
(二)稳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自
(三)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一是进行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各县区根据乡镇人口核定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制定了绩效考核办法,健全了绩效考核机制,调动了医务人员积极性。二是开展了乡镇卫生院管理达标活动,加强卫生院内涵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公开选聘卫生院院长,几年来,共计有三十余名作风好、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才被选聘为卫生院院长,使多所乡卫生院起死回生,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四是开展了“城乡医疗机构协作”,将城市医院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和农村医疗需求相结合,依靠市场手段,促进城乡医疗机构联合、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导城市卫生资源向农村转移,达到城乡共同发展,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五是积极开展卫生支农。坚持市直医疗单位医生晋升中级以上职务前必须到卫生院工作的制度,开展了以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宣传农村卫生政策为重点的卫生下乡等活动;实行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援乡镇卫生院,几年来,共派出支农卫技人员3800余人次,扶持开展新技术项目230个,扶持卫生院发展优势专科28个,举办学术讲座350余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大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1〕129号)及《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豫政办〔2011〕129号)文件要求,成立了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乡村医生职责、村卫生室规划设置、乡村医生考核确定,将对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完善乡村医生补偿、养老政策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五)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卫生队伍服务能力。狠抓基层无学历人员中专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加强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和短、长期培训,组织乡镇卫生院院长及业务骨干1100余人次、乡村医生4641人次参加了省、市、县的统一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目前全市县乡卫生技术人员中本、专科、中专学历分别达到了7.5%、30.1%、49.2%,无学历人员从原来的46.8%降到现在的13.2%;村卫生室无学历人员从原来的78.2%降到现在的44.6%。
(六)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市自2003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试点,2007年全部覆盖已经历程11年,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该项制度的实施,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切实解决参合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农民群众得健康、卫生事业得发展、各级政府得民心”的“三赢”效果。我市新农合制度实施县区从1个扩展到7个;参合农民从最初的20.3万人扩大到2013年的319.04万人,累计参合2168.7万人次;参合率连续10年增长,2013年农村常驻人口参合率达99.8%。11年来累计筹集资金35.33亿元,累计受益农民达2967.92万人次,累计补偿金额26.62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和服务能力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医疗卫生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工作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投入不足。近年来,政府财政对农村卫生的投入明显增加,但增加的部分多为中央财政和省级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的补助,地方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增加的部分也多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医改要求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几大项投入基本没有落实。特别是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后,医院结束了以药养医的时代,药品都是零差率销售,但医院因此减少的收入财政没有给与完全补偿。
(二)影响基层医疗单位发展的根本仍然是人才问题。基层医疗单位工资低、待遇差、条件艰苦、再加上子女教育等其他因素,造成人员富裕和不足同时存在,低学历人员富裕,高学历人员严重不足,乡级高水平人员流向县里,县级高水平人员流向市里,人才流失严重,全市乡镇卫生院本科毕业生不足7%,由于用人体制关系,造成乡镇卫生院高层次人才进不来、用不着、留不住,人才匮乏突出。
(三)村医管理和村卫生室合并困难。按照2012年4月市卫生局统计,全市有3010个行政村,5436个村卫生室,9039乡村医生(包括:执业医生98人、助理执业医生583人),也就是全市平均每个村1.8个卫生室,每个卫生室平均1.7个人。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1〕129号)提出: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室”。由于乡镇正在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村镇规划,村民委员会不能为卫生室提供业务用房、及建筑用地,以前建设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多数自己投资建设在自己家中,不愿意提供合并使用。还有部分矛盾较大,多年积怨,无法合并。如果强制对村卫生室进行合并,势必产生新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采购药品被动。只能选择药品,不能选择配送企业,一些利润低的药品,配送公司不能及时配送到位,造成医疗机构药品品种不齐全患者有意见。
(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机构编制未落实,更无办公经费。督导指导工作受到影响,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缺乏。稳定的卫生投入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经费保障困难,服务能力薄弱。另外乡村医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普遍反映政府补助偏低,影响了乡村医生实施基药的积极性。6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每月补助300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需要向纵深推进,下一步要从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药品供应和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继续加强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发展。
(一)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继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管理、补偿机制、人事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措施,巩固基层改革成效。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积极向政府汇报,力争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落实到位。加快落实一般诊疗费及医保支付政策,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转。健全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在平稳实施绩效工资的基础上,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落实基本药物全部配备使用和医保支付政策。扎实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同步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
(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继续加强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继续加强基层在岗人员培训,重点实施具有全科医学特点、促进基本药物使用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培训项目。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行为。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等方式,开展巡回医疗,推动服务重心下沉,服务内容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转变。
(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完善乡村医生的补偿、养老政策。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逐步推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通过定向培养、学历提升、岗位培训等方式加强乡村医生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51111工程、基层无学历卫生人员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全科医学岗培训项目、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乡村医生培训项目等,加大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总之,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市卫生工作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敬请李建文委员及市政协各位领导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心医疗卫生事业,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政协的有力监督和指导下,我们一定能把我市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开创新的局面,为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农工党濮阳市委对此件办理评价:“提案办理认真、负责,针对所提问题,该单位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