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前私访听实情
濮阳,位于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随着中原油田的开发而兴建的一座石油化工城市,也是河南省确定的重点石油化工基地。
2010年9月30日,当河南省委决定从济源市调任段喜中同志到濮阳任市委书记后,段书记并未立即上任,而是到濮阳与市委有关领导同志见完面后,便带着司机和一部简单的座驾,悄悄地踏入了濮阳所属辖区,用三天的假期时间在各县区走了一遍。
9月30日,是省委宣布段书记任职的时间,正好赶上十一长假前夕,这个长假对段书记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忘的长假。济源市原本是河南省经济最突出的一个地级市,而省委为了尽快发展濮阳,才将他调到了发展进入瓶颈期的地市任职。这对段书记来说,既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同时也是接到了一个特殊责任和使命。因此,这个长假他无法休息,完全由司机和座驾陪同,在濮阳所属辖区的道路上度过了一个特殊的假期。
因他还没有正式走马上任,所以濮阳人都认不出他就是新来的市委书记。因在任职之前,他也很少步入濮阳,对濮阳的人文地貌知晓并不多。因此,三天的私访,使还未正式上任的他吃尽了苦头。转累了便在路边店随便吃一口,天黑了走到哪里就住在哪里。80元一晚的路边店,对已劳累多天并筋疲力尽的段书记来说,只要有床就能休息,至于环境与卫生状况已来不及计较过多。
所属辖区私访一圈结束后,他来到濮阳市委办公大楼门口,但天色已晚,市委门口已被小商小贩的车辆基本堵住了门口,经过自己和司机亲自疏导之后,好不容易才进入了市委大院,在大院的楼里,他从楼上到楼下整整转了一圈,然后乘车再次返回济源进行工作交接。
三个带头得民心
2010年10月30日,是段喜中同志到濮阳市就任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市干部大会,在这次会上,他并没有唱高调,也没有讲过多的官话和套话。
首先,他向全市领导干部及市民承诺,要带领全市班子认真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基本理论和基本经验,学政策,学法律。
其次,带头讲自律,以身作则,认真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规范从政行为,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切实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
再次,带头讲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认认真真干好每一天,扎扎实实做好每件事,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不哗众取宠,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
最后,他希望此次会议自己作出的郑重承诺,请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对他监督。对此,记者本次采访中也听到,濮阳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史浩川同志说:“提起段书记第一次召开全市干部大会的讲话,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场面真是振奋人心,深受鼓舞,掌声一阵阵地不断响起。因为他没有讲那么多官话套话,也没有上来就提要求,更没有摆架子。而是语言亲切随和,语气平易近人。让我们大家都感觉到,既简单明了,又提出了共同思考的问题,也一下子就拉近了所有干部群众的距离,我当时就感觉这位书记与其他书记大有不同。”
勾画蓝图看未来
2010年的濮阳,在河南全省的18个省辖市中,该阶段的发展属于比较落后。2007年,濮阳生产总值增长14.6%,居全省第10位;2010年,生产总值增长11.4%,居全省第15位。由此证明,发展趋势明显滑坡。该数据与周口、驻马店等城市相比基本在一个起跑线上。为了尽快发展濮阳,段喜中同志提出,要切实打造一个发展的好环境,要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入手。
硬环境,主要是加强建设城市形象。要建设成干净、漂亮、美丽的濮阳。同时要求广大干部群众主动参与,为之作出贡献,付出努力,全力打造一个好的硬环境。
软环境,主要是建设一个高效的行政环境、公正严明的司法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实现这两个环境才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本。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分析, 在总体发展思路上,他准确定位了新的发展目标。以立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局,以“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为总体发展格局,建立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示范区、中原经济区的重要出海通道、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省际交汇区域性中心的战列定位。同时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两轮驱动”,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两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年进入全省先进前列的“二三五”目标。
确定目标之后,迅速从重点谋划运作、创新工作机制以及树好用人导向等多个方面着重入手。重点建立了有指挥、有执行、有抓手、看成果的长远发展机制。用当地一位官员的话讲,现在的濮阳凸显了风清、气顺、劲足、主动自发的一股和谐发展态势。
狠抓落实展新风
对实施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以及确定的其他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这对一位新任职的书记来说是件极为困难的事。尤其是从其他地市调入,对现有的班子成员情况基本不了解,又想快速实现各项拟定发展目标更是难上加难。
为此,一个平常机构发挥了特殊的作用。2011年3月,市委新组建了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其实这个机构在各个地市也都有设立,但大部分被称之为督查室。而濮阳将市委市政府的督查室合并为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这不仅是名称变了,实质从事的各项职能也大大转变。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机构凸显了众多特点。
一是机构设立规格之高,成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纪委书记、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市委秘书长等领导任副组长,由市委副秘书长兼任督查局局长。
二是因督查局属新组建机构,大部分干部都是从市直单位抽调。凡选拔的干部均属培养干部、锻炼干部或重用干部。同时,市委明确表示,在这里工作的干部不仅要年轻,还要不怕得罪人,敢于督查,敢于抓落实,愿意奉献才能被组织选入。
三是建立台账管理系统,对全市重点项目、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心城市综合提升等重点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凡是想掌握情况或了解情况的,只需向督查局了解即可。因此,这个督查局不是每天在办公室上班或开会,而是遇事要在现场开会现场处理。
对此,一位年轻的干部说:“我没来督查局前,一年也穿不坏一双鞋,而到了督查局之后,三个月就穿坏了一双鞋。”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局局长对记者说:“我没来督查局之前,经常有同事、朋友或其他单位的同志请我一起吃吃饭、聊聊天,但到了督查局后,不仅没人请我吃饭了,就连平常联系我的人也少了。”记者对此追问原因,这位局长低声地说:“这原因很简单,因为督查局干的都是得罪人的工作,别说人家不请你吃饭聊天,我认为不挨骂就不错了。”
四是落实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热点问题。为了充分了解百姓想什么、关心什么,市委书记亲自抓网民给书记信箱留言的重要问题,就人民网地市领导留言办理工作,濮阳长期位居留言处理全国地级市第2名,并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十大案例”和“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先进单位”。这些工作均是由书记、市长批示,然后由督查局进行落实、处理及督办。
濮阳市委决定,对每年一度的市直单位评优活动,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年终可以不参与市直机关评优,可直接列入免评先进单位。并对在督查局工作突出的干部,优先重用或提拔。此项举措的实施,既让干部能踏实开展工作,又解决干部后顾之忧,从而,濮阳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在濮阳抓落实便一举成名。
三年巨变出经验
2010年的濮阳,生产总值是全省18个地市中,排名为第15位;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瞬间居全省第2位。2013年一季度,各项指标仍然位居全省前列。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濮阳市委市政府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务实重干,克难攻坚,才保持了赶超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
2011年11月,濮阳市被列入了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这对其他城市来说,可能是发展中面临的重大困难。而对濮阳来说,是把困难化为了动力,并迎难而上,将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大难题变成了难得的机遇。
濮阳牢牢抓住列入国家经济型城市转型试点的黄金成果,重点围绕延伸化工产业链条,统筹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融合链接发展。大力发展了非油气接替产业,非油气资源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的55%,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服务业也迅速得到了发展,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也正在积聚形成。
在完善油地合作机制上,建立完善油地高层领导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谋划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油地携手促进转型,从而快速实现了油地共赢的双收效果。
在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机遇上,濮阳坚持“4321”发展思路,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以打造“三化”融合链接发展示范区为突破口,全面做大做强了油气化工产业。同时做强做优了电光源、耐火材料、家具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并快速发展了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打造综合性能源物流中心、省际交会区域性商业中心等为重点,迅速发展了第三产业。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源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按照201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批复《濮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濮阳新区在濮阳市北部集中布局,规划空间范围东至濮东产业集聚区东边界龙乡路,南至绿城路、盘锦路、黄河路,西至大广高速,北至新北环(固双路),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
新区建设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市域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对接环渤海开放合作示范区、生态宜居示范区、豫、鲁、冀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这一战略定位,逐步把新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商创意型新区。新区是提升城市形象、擦亮城市名片的集中展示区,初步设定了五大功能区,即科教文化区、行政宜居区、商务中心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
可以说,未来濮阳新区将是一个行政服务高效、文化特色鲜明、居住环境舒适、产业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全市的宜居宜业复合型新区,未来的濮阳将成为豫、鲁、冀三省交汇处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3年,濮阳及早就开始了行动,制订“1235”招商行动计划,预计年内可落地一批重大项目,为加快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提供强大动力。预计在今年年底前,达到新签约项目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市外资金实际到位达200亿元,引进落地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5亿元以上项目30个、亿元以上项目80个。
原来局面落后的濮阳,已成为过去的历史。现在的濮阳,无论是软环境还是硬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总值连续三年跨越增长,法治建设及平安建设得到了快速推进,领导干部齐心协力,党群关系和谐稳定,一股股强烈干劲及一片片建设景象欣然呈现在濮阳人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