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新华社28日受权播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的通知》,这份通知明确了各项任务要求和分工,规定了时间节点,彰显了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指向。详细>>
2013年完成的任务共29项
机构改革方面,主要是制定印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铁路局、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规定。
在转变职能方面,包括减少和下放一批投资审批事项,下放一批国家采用补助、贴息等方式扶持地方的项目等等。
2014年将完成的28项任务
包括发布新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目录及收费标准并组织实施、推动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基础的公民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出台并实施信息网络实名登记制度等。
2015年将完成的11项任务
包括基本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出台并实施政务诚信制度、基本完成实施《方案》涉及的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修订工作等。
2017年将完成的4项任务
包括:基本建成集合金融、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交通违章等信用信息的统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基本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基本形成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基本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详细>>
系统设计 有序推进
不仅考虑了政府—市场—社会的相对职能定位,也涉及到了政府体系内部职能、机构和运行方式。
简政放权 释放活力
明确提出“四个减少”:减少投资项目审批、减少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
职能整合 科学配置
最大限度地整合分散在国务院不同部门的相同或相似的职责。
夯实基础 依法行政
最根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现代国家运行体制。详细>>
凸显政府言出必行的决心
国务院办公厅通知中最近就将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事实上,像这样定事、定时、定负责单位的“责任状”出现在每一条任务中。此次《通知》提出的细化而具体的落实措施,进一步凸显了政府不等不拖、言出必行的决心。
深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真正做到向市场、社会放权,减少对微观事务的干预。”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法治经济的保障。
站在国家发展高度扎实推进改革
通知强调,各部门要立即建立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工作机制,按照任务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倒排时间表,分解任务,责任到人,确保按要求完成任务。详细>>
转变职能是关键
这次改革的最大特点是不仅仅单纯追求机构的变动,而是更加注重职能的调整和转变,理顺了许多关系,减少了职责交叉,对方便基层,提高效率,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详细>>
诸多难点仍需破除
首先一点,就是纸面上的方案如何落到实处。其次,新组建的部门如何协调统筹,尽快磨合到位,发挥效能,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此外,这次改革必然要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这项工作也要抓紧进行,为落实改革要求提供法制保障。详细>>
改革成功标准是民众满意
在强化内部落实的同时,也需盯紧民意这一风向标,虚心听取公众意见,以民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受不受益作为改革成功与否的评判标准,从而打破改革的阻力,避免改革的“异化”。详细>>
在于提升行政效率
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大胆打破传统的政府层级,超越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行政流程的优化重组,让信息在社会与政府之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实现充分流动。以信息传递的“快”推动决策的“快”,进而带动实施的“快”,最终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