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之窗 >> 正文
段喜中: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
来源: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发布时间:2012-12-4 10:50:38  浏览次数:1487次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期,我们迎来了第十二个全国法制宣传日。今年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我们要围绕这一主题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我市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扎实开展法治濮阳建设,为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一、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充分认识弘扬宪法精神的重大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权威和法律效力。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深入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在全市形成崇尚宪法、尊重宪法的良好风尚,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具有重大意义。

    (一)弘扬宪法精神,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持宪法至上、树立宪法权威,营造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弘扬宪法精神,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应有之义。宪法是民主政治的基石,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只有得到宪法的确认,才能由制度变为现实。我国现行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集中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宪法,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有利于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三)弘扬宪法精神,是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宪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宪法依据和直接保障。科学发展观中所体现的以人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价值取向,以及所包含的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等基本内涵,都体现了宪法精神。要实现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美好蓝图,需要我们进一步弘扬宪法精神,不断增强公民的宪法观念、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把我们的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更加有力有效地推动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推动“六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全市上下要站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开展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法制宣传日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推动“六五”普法规划的贯彻落实。

    (一)抓住宣传重点。要按照国家、省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的要求,抓住宣传重点,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在活动中要把握“五个重点”:一是大力开展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重要论述的学习宣传;二是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三是大力开展法律在推动科学发展中的规范、引导和保障作用的宣传;四是大力开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五是大力宣传全国、全省、全市“六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宣传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取得的重要成绩,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要突出抓好宪法宣传,倡导宪法理念,提高宪法意识,遵守宪法规范,维护宪法权威。要大力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以及国家生活的基本原则等内容,宣传宪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使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努力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依法正确行使权力,引导人民群众行使好权利、履行好义务。

    (二)注重宣传效果。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强化宣传手段,确保活动取得实际效果。一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在开展宪法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中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学习、带头宣传、带头贯彻,做学习宪法、宣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模范。二要搞好全民宪法知识的普及教育。在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法制观念宣传教育的同时,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抓好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进城务工人员等广大人民群众的宪法知识普及教育,努力扩大法制宣传日活动的覆盖面和知晓率。三要创新宣传方式。要加强对宣传形式和手段的创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开设法治专栏、专版、专题节目,同时注重发挥各类网站、移动电视、手机等新媒体的作用,扩大宣传声势、提升宣传效果。宣传、司法、文广新等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的强大合力。

    (三)紧密结合实际。要紧密结合我市工作实际,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理,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消除不稳定因素产生的源头,减少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使社会成员既充分享有权利、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又切实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做到权利义务相统一,实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化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要把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结合起来,着力抓好涉及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食品安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安全生产、治安管理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会并善于运用法律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利益关系,依法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积极推进法治濮阳建设

    法治城市创建活动,是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基础上进行的法治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和一个持续的过程。法治濮阳创建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依法治国为核心内容,以执政为民为本质要求,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服务大局为重要使命,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法治社会。全市上下要以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为契机,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积极推进法治濮阳建设。

    (一)提高依法执政能力。要进一步增强全市各级党委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支持政协依法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正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办事的关系,坚决防止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

    (二)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要以依法行政为核心,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不断强化政务公开,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全面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政府重大决策规则、程序以及监督机制,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三)强化司法公正。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执法队伍。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保证司法公正的良性机制,全面落实审务、检务公开,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司法部门纠错制度,努力增强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大力发展法律服务,完善包括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

    (四)推进经济法治建设。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入开展发展环境综合治理,及时查处各种损害发展环境的案件。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各类企业依法经营,促进公平竞争、诚实信用等市场经济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的落实。法治濮阳创建活动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五)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要把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等权益,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活动为载体,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重点,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方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切实解决就业、就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完善社会管理和协调机制,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全市上下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进一步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推进法治濮阳建设,为实现“二三五”赶超目标、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相关链接

    暂无相关文章
>>>>>>>>>>>>>>>>>>>>>>>>>>>>>>>>>>>> 您是第位访客 <<<<<<<<<<<<<<<<<<<<<<<<<<<<<<<<<<<<
CopyRight © 2019-2026 pydc.gov.cn |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邮编:457000 电话:0393-6667008 邮箱:pysdcj163.com
本站图片及文字(转载内容除外)归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备案编号:豫ICP备15033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