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指出:抓落实,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展现,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检验。卢展工同志强调:对于省及省以下各级党委、政府来讲,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抓落实。去年以来,濮阳市委着眼构建大督查格局,把督查作为推进落实、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机制,整合力量,组建了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完善督查机制,强化督查手段,强力推动濮阳赶超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濮阳速度”。通过督查抓落实,在全国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濮阳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元至9月份,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加快,生产总值在全省同比上升5个位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上升7个位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6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上升9个位次,连续四个月保持当月全省增速第一。一大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提前完成,历时多年未打通的胜利东路、石化中路、颐和路等仅用4个月完成拆迁并建成通车,G106扩建西邵段16天完成和谐拆迁,濮阳城乡规划展览馆仅用56天完成了室内外装饰装修和综合布展,刷新了布展施工的全国最短工期记录。主要做法:
一、整合资源,建立大督查体系
一是组建督查机构。成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纪委书记、市委组织部长、常务副市长、市委秘书长和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统领全市大督查工作。整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目标办力量,组建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由市委副秘书长兼任督查局局长。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均成立大督查工作领导机构,明确专兼职督查联络员,形成上下关联、左右相通、运转高效的大督查组织网络。
二是拓展督查职能。明确规定,市委的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督查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事事有督查,件件抓落实。同时明确,督查局局长列席市委常委(扩大)会、市政府常务会、重点项目周调度会等重要会议,督查人员享有阅文参会、随同领导调研、组织协调、通报问责等职权,为开展督查创造了必要条件。
三是重视队伍建设。市委明确督查局是“培养干部、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地方,每年由市委组织部抽调10-15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督查局工作。督查局成立以来,从督查局干部中提拔正县级领导干部1人,副县级领导干部6人,交流重用3人。
二、创新方法,提升大督查效能
一是决策督查。对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要决策和重要部署,坚持抓速度、抓质量、抓效率,市委、市政府会议决策后,及时分解任务、建立台账、下发督查通知“不过夜”,真正做到“决策作出之时,即为督查启动之机”,时时监控决策事项进度。对进展缓慢事项,弄清事实,划清原因,启动通报问责程序,加大督查强度,推动市委市政府决策不折不扣地落实。
二是专项督查。对市委、市政府领导召开的协调会、推进会,安排的阶段性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事项,督查局建立专项台账,明确相关科室跟进督查,界定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单位,紧扣时间节点,跟踪问效。
三是重点督查。市委要求,对全市重点项目、重大工程、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区建设等全市中心任务,督查局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实地督查,跟踪了解进度,对临近节点的事项,每天由督查人员到现场督促,协调解决问题。寓服务于督查之中,实行重点企业督查联络员制度,对全市21家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督查服务,由督查局正科级以上干部任督查联络员,深入企业,及时发现影响企业发展的问题并协调解决。需相关部门审批的手续,由督查联络员协助联办,督促审批部门加快办理进度。
四是作风督查。出台了《濮阳市督促检查与效能问责衔接办法》,强化部门联动,由督查局、纪委监察局、“一创双优”办公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城市管理、机关效能、项目建设、损坏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等进行督查,对干部中存在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等行为,及时查处、曝光和建议问责,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和执行力提升。仅6月份以来,全市就问责干部113名。
五是台账监控。在全市推行台账管理制,年初,督查局把市委经济工作会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等全局性会议确定的重点工作,包括每项工作的目标要求、时间节点和具体责任人,逐一建立台账。同时,开发了集台账监控、短信提醒、电子督查、公文传输等为一体的“濮阳市台账管理系统”,各县区、市直各单位重点工作均纳入系统监控,实现了网上交办、跟踪督办、实时提醒,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推行台账管理,全市各级干部责任意识、节点意识持续强化,早干、快干、多干已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六是综合考评。成立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督查局。按照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的要求,由督查局制定对县区和市直部门的考评办法和细则,牵头组织实施年度综合考评,并将各单位工作台账完成情况量化后纳入综合考评成绩。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督查考评结果与干部的考核、奖惩、提拔使用挂钩,将其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依据,作为单位及领导班子成员奖惩的依据和干部提拔使用及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依据年终综合考评结果,召开全市总结表彰大会,对全市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并在随后的干部调整中向先进县区和市直单位倾斜,极大地调动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成效突出,彰显大督查效力
一是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新的督查体系特别是台账管理、通报问责、督查奖惩等制定的建立和运行,使全市上下普遍感到了高标准、快节奏、多方位的工作压力,有效激发了早干、快干、多干的内在动力。元至9月份,全市生产总值736亿元,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7.52亿元,居全省第6位,连续四个月保持当月全省增速第一;固定资产投资527.39亿元,居全省第6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04亿元,居全省第6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1元,居全省第9位;农民人均纯收入5111元,居全省第5位;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13.4%,居全省第3位;各项贷款余额310.87亿元,居全省第1位。
二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高质量地办理省、市领导批示事项,及时向责任单位交办督办群众来信来访问题,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党委政府良好形象。扎实做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濮阳市《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理数量和回复数量长期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名,办理的留言连续两年入选“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十大案例”,并被评为“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通过建立督促检查与纪检监察、媒体监督配合联动机制,加大惩戒力度,全市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广大干部在濮阳发展中家园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被动变主动”、“苦等变苦干”、“高标准是节约、低标准是浪费”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广大干部立足早干、快干、多干,谋划和建成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以新观念、新作风谋发展、破难题已成为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
四是优化了发展环境。通过强力督查问责,濮阳经济社会环境持续优化,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日益浓厚。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外地客商纷至踏来,据统计,6月份以来,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04个,2011年度签约的157个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中落地项目135个,项目落地率达85.9%;2012上半年签约的120个亿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中落地项目101个,项目落地率达84.2%。新开工项目数和项目落地率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