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文件 >> 正文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来源:中共濮阳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3-28 10:27:56  浏览次数:11426次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濮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2年3月2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濮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
发  展  规  划


“十四五”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推进,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将成为支撑我国“十四五”经济稳定发展的主力军、新动能。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的决策部署,落实《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加快推动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数字产业化,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化,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濮阳市制定发布了一系列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政策文件,以数字技术为抓手,加速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培育数字产业化,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发展基础

数字产业化稳步发展。电子专用材料产业成为数字产业化主体,全市形成以天能集团、惠成电子、迈奇化学、沃森科技、蓝星新材料等企业为龙头,以开发区为产业集聚中心的发展格局,实施了迈奇化学新材料产业园、惠成电子光电材料研究中心等重大项目。濮阳县光电子产业、台前县汽车电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亿秒电子、聚丰汽车电器、金蝉实业等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产业载体建设成效显著,大数据智慧生态园、“三创”园区等加快建设,濮阳光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明海积极与中国科学院进行合作,开展新型光电子器件技术研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突破发展,派亚尼尔、华阳科技、共创科技等持续壮大,研发智慧濮阳、E速通等软件产品30余项。互联网产业异军突起,曹曹到、伊尔鲜生等电商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建成11个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创建3个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濮阳县东森产业园直播基地等加快建设,多家互联网企业入驻大数据智慧生态园。基础电信业赋能作用进一步提升,2020年营业收入达到24亿元。

产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加快融合,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谋划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培育了清丰菌菇云控中心、管道E生2个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启动“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上云工业企业突破3000家,建成全省工业经济领域第一个综合性工业云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数据、重点工业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动态数据全部纳入平台。智能制造成效显著,累计培育26个省级智能车间、9个省级智能工厂,鲁蒙玻璃、天能集团(河南)能源科技等3个项目获得河南省机器人“十百千”示范应用倍增工程示范项目认定,宏业生物、锐驰高科被评为省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2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农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实施了农田灌溉施肥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广农田微气候环境监测站,安装部署具备远程视频监控和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在线监测功能的物联网设备。出台《濮阳市农村电商扶贫支持办法(试行)》等文件,设立农村电商扶贫资金,创建了范县、台前县2个国家级和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3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成2180个益农信息社村级服务站,覆盖2180个村。服务业数字化特色鲜明。濮阳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村村仓智能仓储物流监管系统等应用不断深化。建成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和东北庄杂技文化园两家智慧景区。市智慧金融服务平台提供多个线上融资申请渠道,注册用户10.9万户、上架金融产品125款。开通12349养老服务平台,智慧养老迈上新台阶。2020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约500亿元,年均增长10%。

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数字政府服务高效。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等系统与国家一体化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建成全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豫事办”濮阳分厅应用数量全省第一,“i濮阳”注册用户突破120万,150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智慧城市功能完善。居民供电、供气、供水等完成智能化改造,开发智慧供热节能监控平台,濮阳县基本建成全省首个县域智慧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快速推进。在省内率先实现居民医疗数据共享和电子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建成全市核酸检测信息系统,开通“舒心就医”平台,推广“舒心就医一次付费”;市城区学校全部班级实现“网络班班通”,创建20余所省级数字校园标杆校;“互联网+监管”系统率先与省监管系统联网,为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强有力数据支撑;基本完成“雪亮工程”建设任务,连续9年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前列。

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升级改造。深入实施“宽带濮阳”战略,传输光缆达到7万公里,实现城区、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光纤全覆盖,光纤用户数突破50万户,在全省率先推进“千兆精品小区”建设。城域网全面完成IPv6改造。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5G网络加快规模部署,实现县城及以上城区、乡镇重点区域5G网络覆盖,累计建成5G基站1516个;铁塔共享率超过50%。电子政务外网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市移动公司云计算中心、市联通公司云计算中心等数据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为全市80余家单位、100余项应用提供云服务。

(二)面临形势

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是全球未来经济发展主要方向,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形态。数字产业化快速推进,产业数字化应用潜能不断迸发,数字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从全国看,发展数字经济和信息化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明确的指引与方向。数字经济已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可持续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从全省看,根据国家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制定了《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为全省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遵循指引。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约为1.6万亿元,居全国第10位,占GDP比重约为28%,数字经济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正在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地市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成效显著。郑州拥有近40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打造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产业链;洛阳市率先建成河南省首个、全国第2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并成功与国家顶级节点完成架构连接;许昌、鹤壁等市建成一批数字经济亮点项目。

(三)机遇与挑战

濮阳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具有良好战略机遇和产业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为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打造豫鲁冀省际区域中心,为濮阳市汇聚省内外创新发展要素打下良好基础。全市现代制造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持续提升,为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整体来看,濮阳市数字经济和信息化仍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一是数字产业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规模小,产业链不完善,缺乏影响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二是产业数字化转型慢,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目标、任务、路径不清晰,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工具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数字技术创新驱动能力弱,缺乏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创新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同时,企业创新投入少,创新平台建设不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技术创新与应用驱动相结合、企业引进与本地培育相结合,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以数字产业化为先导,以产业数字化为主引擎,以数字化治理为保障,坚持项目为王,实施“114411”12项重点工程,统筹推进“四化”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壮大数字产业化,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建成省际区域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新高地,为建设“四个濮阳、一个高地、一个中心”提供强大战略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发展,产业协同。加强统筹规划,立足县(区)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强化部门协调、市县联动。注重技术、产业、数据资源共享,构建以数据要素为基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数字化治理为保障的产业协同发展生态。

应用引领,场景推广。结合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数字化转型需要,面向数字化典型场景,推进数字化解决方案应用推广。构建跨界人才融合、应用技术复合和企业主体共生的生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新应用。

要素保障,创新驱动。增强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支撑保障,逐步补齐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短板。全面落实人才政策,多种方式引进高端人才,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安全发展,稳定运行。统筹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安全体系协调发展,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面向政府内外网、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安全体系。

(三)发展体系

以强化人才、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为引领,优化经济发展模式。高效配置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创新要素,加快发展数字产业化,发挥数据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作用,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着力构建完善的数字经济和信息化生态。

围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新一代数字产业三大领域,坚持创新驱动,抓住发展机遇,加快发展壮大具有濮阳特色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工业、农业、物流、文旅等产业数字化转型为主线,推广新模式新应用,谋划新业态,提高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以数字政府与数字城乡为重点,构建数字化治理体系,提升数字政府、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拓展交通、教育、医疗健康等公共服务便民惠民广度和深度。加快建设“双千兆”网络,部署移动物联网,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建设高质量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创新政策,优化产业创新环境,完善数字经济和信息化人才体系,发挥数据的创新引擎作用。

>>>>>>>>>>>>>>>>>>>>>>>>>>>>>>>>>>>> 您是第位访客 <<<<<<<<<<<<<<<<<<<<<<<<<<<<<<<<<<<<
CopyRight © 2019-2026 pydc.gov.cn |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邮编:457000 电话:0393-6667008 邮箱:pysdcj163.com
本站图片及文字(转载内容除外)归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备案编号:豫ICP备15033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