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要闻 >> 正文
濮阳市构建大督查工作格局推动务实发展
来源: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发布时间:2012-5-2 09:17:45  浏览次数:7586次

濮阳市构建大督查工作格局推动务实发展
中共濮阳市委

  为奋力突破,实现赶超跨越,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大有作为,2011年3月,濮阳市组建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创新督查机制,整合督查力量,强化督查手段,提升督查权威,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制约落实的瓶颈问题,克服了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得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同。刘春良、尹晋华同志先后对该市构建大督查工作格局、推动务实发展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人民网及新华网等媒体分别对该市创新开展督查工作的经验、成效进行了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省内外30余个地市先后到濮阳考察学习。主要做法:

  一、构建大督查工作格局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市纪委书记、常务副市长、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宣传部长、市委秘书长和市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统领全市大督查工作,是全市大督查工作的总指挥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督查局,负责日常工作。

  2.健全督查网络。整合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目标办力量,成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由市委副秘书长兼任督查局局长,编制30人,科学界定内设科室工作职责。为督查局调剂20间办公用房,购买了必要的交通和通讯设备,在办公经费上适度从宽。各县区、市直各单位均成立大督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并出台了加强大督查工作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与市大督查指挥部相对接,形成上下关联、左右相通、覆盖全市、运转高效的大督查组织网络。

  3.重视队伍建设。市委明确提出,督查局是“培养干部、锻炼干部、选拔干部”的地方,每年抽调10-15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督查局轮岗锻炼,抽调人员在督查局锻炼期间,遇有提拔重用机会,经督查局推荐,原单位要优先提拔重用。一年来,督查局干部中提拔正县级领导干部1人、副县级领导干部4人。

  4.赋予督查职能。明确规定,督查局局长列席市委常委(扩大)会、市委办公会、重点项目周调度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等重要会议,督查人员享有阅文参会、随同领导调研、组织协调、直接汇报、通报问责、综合考评、人事建议等职权,提高了督查工作权威,调动了督查人员的积极性。

  二、完善大督查工作机制

  1.台账管理制。从2011年3月起,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台账管理制度,构建“综合台账+部门专项台账”的督查落实体系。督查局负责建立全市综合台账,把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策事项、全市的重点工作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列为台账内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实行动态管理,坚持旬督办、月提醒、季度通报、半年点评、年终总结。各级各部门根据全市综合台账,建立相应的部门专项台账,把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细化到科室、个人。

  2.主体负责制。明确党委、政府是督查工作主体,“一把手”是抓督查落实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亲自抓,认真研究部署上级下达的督查事项,对督查结果负责;要求各级各部门设立相应的督查机构,明确专(兼)职督查联络员,负责督查任务的登记、办理以及工作落实情况的上报反馈。

  3.联合督查制。对涉及全局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由督查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联合开展督查活动,综合反馈督查情况,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将督查过程和督查结果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下,推动工作落实。

  4.逐级督办制。全面推行层层负责、逐级督办制,形成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督查局、各级各部门“三位一体”的大督查工作模式,层层明确督查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职责范围内。

  5.限时办结制。各级各部门接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任务和领导批示件后,5个工作日内向督查局报告落实意见或结果,突发性事件随时上报。

  6.督查调研制。对重大决策的落实情况、领导关注的重要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督查人员主动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督查调研,从深层次查找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完善决策和再决策提供依据。

  7.问题上交制。针对不能按时完成交办事项,又缺乏正当理由,主观上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的单位,填报《未完成工作上交书》,注明上交原因,经单位一把手签字认定后,由督查局报市委、市政府处理。

  8.通报问责制。对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落实不力或不落实的责任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年度评先资格,对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严重者提出免职建议。

  9.督查奖惩制。督查局每半年对各级各部门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年终综合排序,将督查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与干部使用相结合,奖优罚劣。安排专项督查资金,对决策落实有力、项目推进高效的责任单位以奖代补。对因工作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工作失误或严重后果的,按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三、创新大督查工作方法

  1.市级领导观摩督查。对市定重点项目、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心城市综合提升等全市重点工作,由市级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不定期观摩,及时督促工作进度,针对工作推进中存在问题,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予以协调解决,确保工作顺利推进。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3月份以来,市级领导深入基层一线1580余人次,解决实际问题800余个。

  2.建立台账管理系统。2011年5月份,开发了集台账监控、电子督查、流程追踪、公文传输等为一体的“濮阳市台账管理系统”,把市政府综合台账和126个市直单位的重点工作台账纳入系统管理,实时监控台账进度,实现了网上交办、督办、反馈,提高了工作效率。2012年5月启动二期工程,将台账系统延伸到各单位内设科室,构建无缝隙监督监控体系,提高行政效能。

  3.全面实施一线督查。在实施文电督查、会议督办的同时,对市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均深入一线,现场督办、查验、协调解决问题。每月对市定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一轮现场督查,阶段性工作随时督办。2011年3月份以来,共下发督查、提醒、催办《通知》1517份,编发《督查专报》、《督查工作通报》等673期,组织现场督查4300余人次,推动了一大批疑难问题的解决。

  4.严格督查工作程序。所有列入督查范围的事项,督查局均按照“立项交办—跟踪督查—临近提醒—到期催办—通报批评—启动约谈—建议问责”的程序进行督办。同时,健全督查工作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凡督查事项,都在第一时间明确到专职督查人员,严格按程序推进。对因程序缺失、工作滞后影响落实效果的,予以通报批评直至追究责任。

  5.坚持督查协调并重。实行督办与协调服务相结合,对于部门反映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深入搞好调查研究,主动帮助协调解决,对重大疑难问题及时提请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出台解决措施。为服务好重点项目建设,该市向380余家重点企业发放了督查服务卡,实行督查局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无论是企业遇到的手续办理还是群众阻工,督查人员均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解决,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深受企业好评。先后召开各类协调会350次,协调解决了同力水泥二期项目、恒润石化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濮范高速建设阻工等各类问题1500余个。

  6.联合督查形成合力。强化督查局与市效能办、“一创双优”办的工作衔接,形成督查合力。出台了《濮阳市督促检查与效能问责衔接办法》,对督查中发现的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推诿扯皮、弄虚作假等行为,及时查处、曝光和建议问责。制定了《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直部门工作实效性公开暂行办法》,定期在市级媒体上通报市级领导干部分管工作进展情况,以公开倒逼进度,以公开促进落实,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在全市聘请了35名特邀督查员,开展社会督查活动,反映社情民意。对全市中心性工作,注重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开展联合督查,形成工作合力,在《濮阳日报》上开设了“督查风云榜”和“督查曝光台”栏目,对工作推进中思路新、措施实、进展快、效果好的及时进行推广,对措施不力、进展迟缓、影响较坏的事例在全市予以曝光。

  四、强化大督查结果运用

  突出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的主题,濮阳市建立市综合考评委员会,制定了《濮阳市2011年度县(区)科学发展考核实施细则》、《2011年度市直部门重点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由督查局牵头组织对全市7个县区、126个市直单位实施年度综合考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督查结果的运用,对年度综合考评位次列全市前三名的县(区),颁发奖牌,给予一定数额现金奖励,对该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记功表彰,该县(区)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考评位次最后一名的县(区)予以通报批评;连续两年考评位次最后一名的,对党政正职进行诫勉谈话,并区分责任,对干部进行组织调整。对被评为“综合考核一等奖”的市直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连续三年被评为“综合考核一等奖”单位的党政主要负责人,授予“濮阳市优秀领导干部”称号。对年度综合考评排名末位的市直单位给予全市通报批评,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写出自查自纠报告;对确因主观因素导致连续两年位居末位的市直单位,对其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组织处理。

  2012年2月,市委、市政府依据年终综合考评结果,组织召开了6000余人规模的2011年度全市总结表彰大会,对全市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对综合考评前三名的县区,分别优先提拔3、2、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并给予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对被评为综合考核一、二、三等奖的市直单位各奖励5万元、3万元、1万元的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奋力赶超的浓厚氛围。

  五、凸显大督查工作成效

  1.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新的督查机制,特别是台账管理制、通报问责制、督查奖惩制的建立和运行,该市上下普遍感到了高标准、快节奏、多方位的工作压力,有效激发了早干、快干、多干的内在动力。2011年,省政府下达的47项目标任务全部超额完成。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民人均纯收入4项指标增幅均跨入全省前六位。2012年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17.08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居全省第5位;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8.04亿元,增长1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29亿元,增长25.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6亿元,增长25.9%,增速居豫北5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92元,增长14.8%,增速居全省第5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533元,增长18.8%,增速居全省第4位。

  2.解决了民生民情诉求。高质量地办理省、市领导批示事项,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问题,及时向责任单位交办督办,妥善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小区治安差、道路出行难等热点难点问题,树立了党委政府良好形象。同时,注重倾听网络民意,推动建立了市委常委、副市长与网民定期互动交流机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扎实做好人民网网民留言的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等工作,目前,濮阳市《人民网》网民留言办结率持续在98%以上,办理数量和回复数量均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名,一大批网民反映的问题得到解决,2011年,濮阳市被评为“全国网民留言办理工作先进单位”。

  3.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通过建立督促检查与行政监察、媒体监督配合联动机制,加大了惩戒力度,对久督查不办、久拖不决、敷衍塞责的,及时通报批评,并将结果纳入年终综合考评。去年以来,先后通报落后典型案事例45起,在全市广大干部中引起了震动,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现象正在逐步消除。

相关链接

    暂无相关文章
>>>>>>>>>>>>>>>>>>>>>>>>>>>>>>>>>>>> 您是第位访客 <<<<<<<<<<<<<<<<<<<<<<<<<<<<<<<<<<<<
CopyRight © 2019-2026 pydc.gov.cn | 中共濮阳市委濮阳市人民政府督查局 版权所有
地址:河南省濮阳市人民路158号 邮编:457000 电话:0393-6667008 邮箱:pysdcj163.com
本站图片及文字(转载内容除外)归本站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复制!
备案编号:豫ICP备15033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