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省政府召开第二次廉政工作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长陈润儿主持并讲话,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廉政建设,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弘扬务实作风,做到推动发展和反腐倡廉两手抓两促进。我市设分会场,市委副书记、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邵景良代表我市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我市营商环境建设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成效初显,呈现市场主体活跃、环境吸引力强、企业获得感明显等特点。2018年,全市企业活跃度指数居全省第1位;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13.1亿元,纳税人满意度在全国414个被抽查单位中居第37位、全省第1位。今年一季度我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0.1亿元,增速居全省第1位;《2019 年第一季度中国改革热度指数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濮阳改革热度指数居全国中部城市第1位。
良好的成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濮阳由区域边缘阔步走向中原城市群改革开放前沿的战略举措,提升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各项任务的落实,努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强化体制保障。在本轮机构改革中,我市在全省率先组建市委营商环境建设委员会。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市委工作机关,挂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牌子,以强力督查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各县区、市直部门也成立相应机构,上下联动,合力推进。
——选准工作载体。我市将2019年确定为营商环境建设提升年,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的落实,聚焦国家和省营商环境评价,聚焦市场主体满意度提高,在全市实施政策落实促进、核心指标优化、企业获得感提升三大行动,明确优化目标,逐项抓好落实,全力实现新突破。
——创新工作举措。通过推行自然人信用积分“龙都分”、发行境外“美元债”、为企业高端人才模拟“事业编”等系列举措,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提升环境吸引力。
——抓好考核评价。着眼“国际标准、国内一流”,委托第三方建立我市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开展县区、市直部门营商环境建设评价考核,发布营商环境建设报告,倒逼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强化结果运用,正在研究制订考核评价办法,坚决落实考核评价结果与年终奖金、评先奖优、干部考核使用“三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