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生态宜居意识越来越强,然而由于没有建立县乡村三级垃圾保洁清运机制,垃圾围村、垃圾围城现象日趋凸显。南乐县委、县政府终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秉承“还人民碧水蓝天,给百姓健康生活”的新理念,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和对农村垃圾处理市场化充分论证基础上,决定全面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运作机制。
二、项目实施及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南乐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在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项目稳步有序推进,但实施和运行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干部群众环卫意识不高。一是农村“两委”干部环卫意识淡薄,没有从思想上重视农村环卫工作,不能充分认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性。二是广大农村群众尚没有养成良好习惯。
(二)办公场所急需协调解决。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城乡环卫一体化指挥中心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指挥中心办公用房问题能否妥善处理关乎整个工程能否早日运行。
(三)“历史遗留”垃圾长期存在。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运行,农村村内街道、房前屋后垃圾基本清除干净。然而在村头村边、进村道路两侧、河塘、沟边仍然堆积着陈年的垃圾,村与村之间互相推诿扯皮、推卸责任,相关乡镇也不够重视,影响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
(四)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滞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现有环卫设施不能满足生活垃圾收集清运需要。一是垃圾箱严重不足,影响垃圾收集和中转。二是垃圾清运车运力不足,无法做到日产日清。
三、具体工作措施
在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实施和运行过程中,县督查局始终按照“有调查、有建议、有落实、有反馈”的工作思路,忠诚履行“督促检查、督查调研”等职能,坚持半天一线工作法,真督实查,确保项目如期投用。
(一)深入开展调研。城乡环卫一体化工程实施后,县督查局提前介入,根据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项目一线、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专报供领导参阅。督查四室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县12个乡镇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走访,针对农村干部群众环卫意识不强问题撰写《督查专报》,及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采取《督查通报》、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曝光,利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和舆论监督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二)强化协调服务。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专项推进台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对项目进行日常督导,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并积极协调解决。我们积极帮助企业同住建局、信用联社等单位对接,多次召开项目协调专题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指挥中心用房问题,确保了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建设任务。
(三)实施高位督查。在督查过程中,我们对“历史遗留”垃圾长期存在这一情况,及时向县主要领导反映问题、提出建议,提请领导进行高位督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开展周五大扫除日活动。联合爱卫办发起关于在全县开展周五大扫除活动的倡议,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后,组织各乡镇对村头村边、进村道路两侧、河道堆积的垃圾进行彻底清理,达到可视范围内无垃圾、漂浮物的标准,并派专人进行巡查防止反弹。二是构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起草并下发关于全面推行“路长河长责任制”的通知,进一步巩固乡村清洁工程成果,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建立起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管理机制,实现“路净、水清、岸绿、生态”目标。
(四)强化督查实效。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运行后,县督查局持续跟进,确保督查实效。根据乡镇及群众反映垃圾箱少、垃圾车运力不足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多次同住建局领导及康洁公司负责人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情况,及时上报县主要领导。按照县主要领导安排,督促城乡环卫一体化中心增加垃圾箱数量,结合乡镇优化调派垃圾清运周转路线,限期完成垃圾堆积问题,让群众真实体验到路平、院净、村靓的生活环境,切实改变了我县村容村貌,提升了村内卫生环境,赢得了村里百姓的一致认可。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对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的督导,有力推进了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南乐县就实现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行格局,做到了城乡保洁全覆盖,“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标准实现了常态化,同时也创造了“南乐速度”,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南乐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南乐县委县政府督查局 郭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