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106国道综合提升项目北至濮范高速路出口、南至绿城路,全长1700米。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升要求,国道西侧150米、东侧55米需全部清表腾空,面积达523亩,涉及孟轲乡魏寨、孟轲集、杨干城等3个行政村的370户群众。106国道综合提升关乎着整个濮阳市的发展,对提升城市品位、拉大城市框架、美化城市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推进中的困难
3月2日接到提升通知后,华龙区委区政府督查局超前谋划、提前介入,通过多次深入一线走访、调研、座谈,发现该项目的提升难度较大,主要有“四难”。一难:任务重。该项目需拆迁宅基82处、商业门店117家、蔬菜大棚93座、树木2万余株,拆迁面积达15万平方米。二难:时间紧。绿化工作有时间限制,只有40多天的时间去完成众多附属物的清点、评估、算账、资金赔偿、拆迁等各种工作。三难:有疑虑。去年5月,孟轲乡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利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绿城路两侧综合提升涉及附属物的拆迁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仍未进地绿化;又投入了巨力对拆迁后的渣土、残垣断壁进行了全方位覆盖。因此,对106国道综合提升工作存在疑虑,怕“覆辙重蹈”。四难:群众工作难。去年3月,106国道两侧刚刚拓宽改造了19.5米,二次做群众思想工作难上加难;同时,土地区盘价相差较大,同一村民小组的群众,锦湖路以南每亩征地价格为8.8万元,以北征地价格却为6.9万元,群众无法理解。
三、督查思路
面对“四难”,区督查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有关乡办配合下,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提前出击,迅速确定了督查思路,确保全面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一是高度重视,全位督导。迅速明确一名副局长全程负责,督查一室为该项目督导主体,督导项目清点、评估、算账、资金赔偿、拆迁等全过程。二是借势借力,多方发力。借市领导、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区主要领导之力,不断传导工作压力,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局面。三是驻地一线,上下联动。明确专人驻扎一线拆迁指挥部,主动联系施工方负责人,会同村委干部围绕提升工作组成现场协调小分队,每日不低于10小时来回巡查,及时解决项目提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四是奖惩及时,考评先行。每日对各拆迁工作组工作开展和问题解决情况进行排名,表扬先进、批评落后,营造争先创优的舆论氛围。
四、督查方法及过程
督查思路确定后,在具体督查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主要是突出“两个重点”、坚持“四字要素”,保障了项目如期完成。
(一)突出“两个重点”,树立督查权威
一是勇做时间节点卫士。按照要求,及时建立《华龙区106国道拆迁工作台账》,细化节点至“日”,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要求,实行工作完成日销号制,每日通过多形式通报销号情况。
二是突显协调服务职能。协调孟轲乡政府及村委干部主动同市城市管理局绿化科对接,全线每200米明确乡、村各一名工作人员全天服务,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坚持“四字要素”,确保督查效果
一是迅速行动“快”督查。介入快。接到督查通知后,第一时间召开会议,明确督导内容、责任科室。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摸清底数,建立项目推进台账。反馈快。坚持上报问题不过夜、销号通报不过夜、解决问题不过夜,解决了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中梗阻问题。
二是有的放矢“准”督查。掌握问题症结准。通过现场督导、乡村组联席会、一线督导组问题分析会,准确掌握问题症结,制定解决方案。督导环节准。督进度、促发展,清点、评估、算账、资金补偿、赔偿等各个环节不能少,问题卡在哪里,就督导哪里。
三是科学建议“实”督查。督实情。为保证督查结果的真实性,我们采取一杆子插到底的办法,直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材料,挤干最后一滴水分,确保督查结果真实可靠。求实效。针对现场督导发现的问题尽量现场协调解决,不走过场,如不能现场协调解决的,形成书面材料递交指挥部或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寻求高位督查;同时,通过召开协调会等方式,确保施工方、责任单位、村委班子三方互通,直面问题症结,精准施策、对症下药,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成绩显著“新”督查。新手段。启动承诺办结制度,对不能按时销号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一线负责人写出限期完成任务的书面承诺,并在机关大屏幕滚动播放,在承诺期限内,仍不能完成任务的,移交纪检部门予以问责。新机制。将乡级一线负责人、村民小组组长等纳入一线负责人考核机制,并及时进行记功加分;将销号任务的快慢与综合考评直接挂钩。
五、督查成效
面对重重困难,华龙区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清点、评估工作;用30天时间完成了除宅基户以外的所有附属物清表工作,清表土地260余亩、拆迁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用4天时间清运垃圾约25余万立方米,创造了一个个华龙新速度,保证了项目如期进地绿化施工。目前绿化工作已结束,道路两侧焕然一新、绿意盎然,成为北入市口一道靓丽风景线。(华龙区委区政府督查局 刘文丰 晁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