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水利项目,事关雄安新区建设大局,对濮阳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市水利局高度重视,把该工程列为重点督办项目,制定工作台账,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节点,建立督查制度,全面促进工程建设,为实现5月份通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水利局党组把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抓好抓实,组建了市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设立了工程建设督查科,明确了5名同志对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进行专项督查。督导人员坚持深入施工工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及时跟踪和推进项目进度,多次召开工程推进督导会,强力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特别是在工程建设之初,市水利局打破原有科室界线,统筹调配力量,整合资源,成立了由四名县级干部带队的工作督导组,加强与各县(区)及勘界单位的沟通联系,形成工作联动,全面掌握征迁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督导4个县(区)完成征迁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二、建立台账,突出重点。市水利局依据工作职责,制定了具体的移民征迁工作台账、阶段性工作台账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推进台账》等,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责任单位、配合单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采取日报、周报制度,及时向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汇报征迁进展,节点完成情况,督促征迁工作限期完成任务,做到权责分明、工作落实到位。在工程的重要节点或遭遇难题时,积极采取专项行动的办法,为工程建设打开了局面。工程开工至今,已先后制定工作台账6个,开展专项行动8次。2016年初,针对工程资金兑付不到位的问题,市水利局开展了资金兑付专项行动,围绕资金下达、兑付工作,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用20天时间使工程征迁资金兑付率达80%以上,取得了显著效果。2017年,市政府提出了5月份通水目标,市水利局随即开展了保通水工程建设大会战,与县、乡、建设单位一起搞协调、催进度、保质量、促安全、防扬尘,为实现通水目标全力以赴。
三、建立制度,加压推进。台账制定后,市水利局全体参建人员放弃节假日奔赴工程一线,及时掌握工程推进第一手资料。建立了联席调度会议制度、工程日报制度、阻工问题登记通报制度等,每周召开1次调度会,通报工程建设情况,对工程进展进行排名,鞭策工程建设进展慢的单位加强措施,迅速行动,真正形成了领导带队、团队推进、限定时间、县(区)包干的责任机制,充分发挥了总负责、总协调的职能。在督导工程建设的同时,督促施工单位严格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标准,遵循“六个到位”、“六个百分百”标准,保障施工扬尘治理落实到位。
四、密切配合,借力发力。该工程是国务院、省、市重点工程,列入了全市重点工程挂牌督办项目,由市领导负责,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一创双优”办公室全程跟踪督导。何雄书记、宋殿宇市长、李刚副书记、吴新普副市长等市领导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会,现场调研工程进展,为该工程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市水利局借力发力,以市领导督导为契机,与市督查部门紧密配合,将领导的安排部署,重大时间节点,专项行动开展,列入督导台账,借助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力量,向县(区)、乡镇办施加压力,向市领导反馈工程建设进展,节点完成情况,协调市督查部门先后为该工程出了多期督查通报、专报,市领导均做出了批示,为加快工程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严格奖惩,注重实效。制定了《考核奖惩办法》,对完成任务成效好的给予通报表彰,对推进不力、完不成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严肃问责。今年2月份,在市水利局会议室召开了征迁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市指挥部拿出近200万元对在工程推进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县(区)、乡镇办和单位进行表彰奖励,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掀起了新一轮大干快干高潮。
六、加强宣传,全民监督。工程开展以来,市水利局积极利用濮阳日报、濮阳电视台、新闻网站、微信群等各种新闻媒体,出动宣传车沿线宣讲,印制宣传手册、标语、横幅,进村入户宣讲等多项手段,开展轰轰烈烈的宣传活动,织就了一张全方位、立体的宣传网,在全市上下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让大众了解工程建设,让群众支持工程建设,让全民共同监督工程建设。2016年12月驻豫全国人大代表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满仓的带领下视察引黄入冀补淀工程,2017年3月市政协主席郑大文等20余人专题查看工程全线,国家摄影家协会、市作家采风团等社会团体多次深入一线采风,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提出建议、议案。正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全市人民的共同监督,才使得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胜利在望。
截至目前,濮阳市境内征迁任务已全部完成。工程建设已形成施工高潮。控制性工程金堤河倒虹吸、卫河倒虹吸已完工,5座水闸全部开工建设;桥梁完工65座,在建39座;渠道新建、改扩建完成62公里,衬砌27.4公里。已累计完成投资15.76亿元,占濮阳段直接投资的79.5%,预计今年5月份市城区通水,10月份干渠全线通水,送水至白洋淀。(市水利局 李相朝)